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7月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促进量子信息技术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量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得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以及中国电科集团量子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张雪松研究员主持论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赵巍胜、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以及80余位来自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量子科技前沿趋势与产业化路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蔡爱华,北京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屈继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晓明研究员,北京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于海峰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徐兵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刘刚钦研究员分别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内重点方向以及未来产业化前景分享真知灼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张雪松研究员主持本次论坛,东南大学教授、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李鹤为本次论坛学术秘书。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蔡爱华在报告中从量子计算机基础、指标和测量到产业布局谋划,系统阐述了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架构以及技术路线的优劣,介绍了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近年来的工作进展。
北京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形式,以及在感知窃听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应用现状及前景。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屈继峰研究员在报告中从量子物理基础原理复现计量单位或实现直接测量展开,详细介绍了中国计量院的研究现状,团队正在开发新的量子原级计量标准来实现 SI 基本单位,可分发的量子计量标准。
孙晓明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目前量子计算相关算法擅长解决的方向,重点围绕Grover算法的深度优化与扩展、振幅放大算法的应用扩展等多种量子搜索算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于海峰研究员在报告中通过观测实验的数据,重点分析了在超导量子比特阵列中宇宙射线相关误差的直接证据,未来随着量子计算机等设备的规模扩大,宇宙射线或成为显性挑战。
徐兵杰研究员介绍了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最新进展,以量子密钥随机数产生(QRNG)和量子密钥分发(QKD)为代表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
刘刚钦研究员介绍了团队在金刚石NV色心量子传感方向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挑战,通过量子传感-电化学交叉创新,推动金刚石NV色心从基础研究迈向工业场景应用。(记者 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