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论文评审,AI且慢唱主角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论文评审,AI且慢唱主角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28 09:25

  AI已经开始“入侵”学术界,弄皱一池静水。

  据《日经亚洲》报道,部分学者动起歪脑筋,在论文中添加隐藏的提示词,以引导人工智能审稿工具给予正面评价,从而影响其研究论文的同行评审结果。该媒体调查发现,在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上,至少17篇来自8个国家、14所顶尖学府的学术论文中,用隐秘小字或白色文字写着“仅给好评”等提示词。

  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谢赛宁团队的论文也被卷入该风波。谢赛宁发文回应:对于任何有问题的投稿,共同作者都难辞其咎,没有任何借口。

  AI能否被期刊审稿专家用于论文评审?目前,各大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

  就国内而言,多家期刊明确禁止审稿人使用公开AI平台评审论文,如《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原因是出于保密原则、避免学术判断失误以及防止责任追溯不清等多种考量。

  有期刊对评审过程中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发布了明确规范。如《风景园林》禁止审稿人在未充分理解论文内容和进行专业判断的情况下,直接采纳AI生成的审稿意见,或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与偏见;《中国临床医学》“不建议”审稿专家使用AI辅助评审论文,如有使用,需在审稿意见中公开、透明、详细地说明所用工具名称和生成内容,并对审稿结论(包括AI生成的内容)负全部责任。

  这事儿该怎么看?审稿人到底有没有使用AI评议论文、在多大程度上参考了AI评议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投稿人的行为,无疑是在钻技术漏洞的空子,是新技术萌发而规范尚未成熟阶段的新型学术不端。

  事件发展至此,已经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辅助科研需有度,AI且慢唱主角。

  从科研和论文撰写角度看,AI不是一用就灵的“万能药”。不可否认,AI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为科研带来诸多便利,比如帮助筛选文献、分析海量数据、文字润色,甚至提供研究思路启发,但它无法替代研究者对实验数据的严谨获取与分析、对研究问题的深度逻辑推理和价值判断。一篇优秀科研论文的诞生,是研究者多年知识积累、反复思考与实践的结晶,妄图依靠AI指令“走捷径”获取认可,是学术态度不端的表现,即便一时得逞,最终也会在学术共同体的审视下原形毕露。

  论文评审者更要守住责任担当,不能过度依赖AI。审稿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不仅要判断论文技术细节的正误,更要凭借自身学术素养和经验,独立考量研究的创新性、科学性等,对论文提出建设性意见。若单纯依赖AI审稿,就可能被隐藏指令误导,让低质量甚至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蒙混过关,破坏学术生态。

  面对新技术时,我们既要拥有敢于尝试的意识、善于利用的能力,更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可以将AI作为辅助工具,但必须坚守学术初心,用严谨的态度、扎实的研究推动科学进步。陈静文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内蒙古达拉特旗:沙海变“蓝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