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业内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金融创新展开深入探讨。百融云创高级副总裁陈立宇受邀出席,通过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结合实践分享了 AI 推动银行智能化转型的路径与价值。
能否承接KPI是AI落地关键
2025 年,大模型驱动的生产力变革正在推进,全球近半数金融机构已启动大模型应用建设,但 AI 行业落地仍面临投入与产出失衡的问题。陈立宇指出,AI 要在场景中落地并产生价值,关键是明确 “价值衡量标准”—— 锚定 “KPI”,让 AI 辅助甚至承接部分 KPI 任务,这是 AI 从概念验证走向落地的前提。
针对 AI 与 KPI 对齐的可衡量路径,陈立宇以银行为例,提出需围绕三大核心流程重构业务逻辑,搭建智能化转型机制:
其一,业务流程 AI 化。银行业务由多专业流程构成,各流程对应不同部门与岗位 KPI,且包含大量规则明确、标准化、重复性强的业务。此类业务可通过 AI 替代或辅助人工,实现全业务链条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升业务效率,比如信贷业务的客户获取、反欺诈审核等环节。
其二,业务 Know-how AI 化。银行长期积累的隐性业务规则、风险判断逻辑与服务经验,是其核心竞争力。将这些 “Know-how” 提炼为 AI 可理解学习的结构化形式,需优化底层算法与模型能力,更要打通 “经验提取 — 知识图谱构建 — 模型训练与迭代” 全流程,实现经验智能传承与决策自动化。
其三,建立 AI 价值交付标准化评估体系。衡量 AI 成效不能仅看算法精度、响应速度等技术参数,核心是判断其是否在大规模真实业务场景稳定落地,为银行带来降本增效、风险管控、客户体验提升等业务价值。
“硅基人军团” 助力银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数智化转型深入,传统系统化能力难满足复杂业务需求。百融云创针对行业痛点,提出打造 “硅基人军团”,让 AI Agents 像人类一样完成 KPI,强化 AI 场景落地应用。当前银行业普遍面临 “三低一高”(利率低、息差低、收益低、不良率高)困局,贷后管理成稳健经营关键,传统 M1 阶段委外催收模式受不良率上升冲击,“硅基人军团” 则突破了人工作业的 “不可能三角”。
据介绍,百融云创的一站式贷后解决方案,正是围绕 “业务流程 AI 化、业务 Know-how AI 化、AI 价值交付” 三大维度构建:在业务流程 AI 化上,搭建 9 大智能体协同架构(含前台客户 Agent、中台声纹识别 Agent、后台合规 Agent 等),实现精细分工;在技术融合上,结合 SFT+DPO 训练、专属大模型,95% 任务中智能体水平媲美 Top 10 优秀业务员,推动银行业务能力平权;在价值交付上,不增加机构预算即可解决核心痛点,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借助该方案,催收产能提升 3 倍,M1 催回率突破 85%(达人工作业 104%),投诉下降 95%,真正让 AI 服务 KPI。
作为业内提倡 “硅基员工” 的 AI 科技公司,陈立宇认为 “碳基智慧与硅基智能” 共生可让 AI 深入业务场景创造价值。陈立宇解读了合格硅基人需具备的三大能力:一是拟人化智能,能精准识别客户情绪与意图,规划策略并记录对话关键节点,实现有记忆的 “情感交互”;二是端到端交互体验,响应自然流畅,嵌入业务专家经验,实现策略上的专业化输出;三是工程化能力,依托企业级智能体构建平台 “百工”(含幻觉抑制、安全围栏等模块),为硅基人军团提供稳定底座,支撑规模化落地。
陈立宇表示,当前已进入 “碳硅融合” 初步阶段,呈现 “硅基智能体与碳基人类” 深度协作、共完 KPI 的人机协同模式。未来几年,这种关系或升级为 “碳基人管理硅基人” 的组织形态;长远来看,随 AI 自主能力增强,甚至可能形成 “硅基智能体主导、碳基人类辅助” 的新格局,重塑组织结构与人机分工。(记者 张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