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全球创新浪潮奔涌向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演进的当下,创新空间作为孕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的核心载体,其未来形态与发展路径备受关注。9月19日,在IASP2025年世界大会全体会议上,一场聚焦“未来20年创新空间的发展趋势”的对话如期举行。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国斌分享了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构建卓越创新空间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为全球创新区域发展提供“中关村方案”。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加速重塑,科技园区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运营者,全面转型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产业服务的集成者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链接者。“建设卓越创新空间,关键要实现四个‘一流’目标。”张国斌在对话中提出,即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集聚世界一流的企业与产业集群、构建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打造世界一流的园区基础设施。围绕这一目标,中关村发展集团从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生态构建、空间载体四大维度发力,推动创新要素高效聚合、创新动能持续迸发。
中关村聚集着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顶尖学府和研究机构,每年诞生的专利数很多,但如何让这些“书架上的论文”变成“货架上的产品”,始终是一道待解的难题。张国斌介绍,中关村发展集团积极探索服务基础研究与源头创新的新范式,建立了项目挖掘矩阵,聚焦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致力于打通成果转化关键链路,成功孵化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项目。
近年来,中关村发展集团聚焦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发挥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的作用,在垂直细分领域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产业生态,促进高精尖产业项目在京培育发展。截至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通过投资加集成服务手段支持了智谱华章、银河通用等人工智能领域企业1400多家,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生命健康领域企业1800多家,中芯北方、兆易创新等集成电路领域企业近600家,国科天成、钢研纳克等新材料领域企业近160家,英创汇智、精进电动等新能源领域企业近230家。
从技术攻关到产业落地,从初创孵化到国际竞逐……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生态赋予的全方位保障。张国斌介绍,中关村发展集团探索多元化精准服务模式,构建了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链条的资本供给体系;建设引入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形成多层次服务圈层;依托中关村论坛这一国家级平台,搭建覆盖全球的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打造了覆盖20大类、200余项专业服务的创新服务体系。
围绕北京市“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建设,中关村发展集团创新园区建设与运营模式,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创新空间,成为培育和集聚优质项目的“强磁场”。
“未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将持续突破科技前沿,培育新质生产力。”张国斌表示,集团将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关村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时,期待与全球科技园区同仁深化交流合作,携手推动全球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科技创新贡献更多“中关村力量”。(记者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