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想象一下,能装下整个地球的实验室,是什么样?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名为“寰”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就是这样一座“超级实验室”。
9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系列公开课第二场,在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举办。来自怀柔红螺寺中学和庙城学校的400余名中学生现场听讲。
本次活动以“寰”为切入点,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周天军,带来《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估》公开课。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周天军
周天军从当前极端天气频发引入,提出国家对于气候问题归因、预测以及应对方式的需求,进而引出设立大科学装置“寰”的必要性。
周天军介绍,“寰”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专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相对于“天河”、“神威”系列的超级计算机,“寰”具有“小而专”的特点,其中的计算机程序封装了大量自然定律,相当于在超级计算机上再造了一个“数字孪生地球”。这不仅可以揭示自然界五大圈层之间的关系,也能进一步厘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历史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人类活动对区域气候会造成什么影响?人类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周天军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寰”的多个应用领域,这不仅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寰”的重要科学价值与深远意义,更将绿色低碳、保护环境的种子播撒在了同学们心中。
中学生提问
“周老师,海平面升高会不会导致有一天陆地被淹没,地球变成一个水的世界呢?”“全球变暖会影响水,未来水会完全消失吗?”“2090年以后,温升能不能低于1.4度?”互动环节上,同学们踊跃提问,周天军一一作答,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看待气候变化的视角。
作为系列化科普工程,“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紧扣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特色,由科创中心联合装置所在单位共同开发。今年9月至12月,将陆续推出十场公开课,聚焦“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这五大“国之重器”,构建“一堂课解码一个装置、一系列课读懂科学城”的体系化科普格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创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怀柔区委教育工委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本次活动.(记者 林佳欣 实习生 勾璇)
光明网直播服务团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信息,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回放。
点击回看“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第二课: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估(http://h5.live.gmw.cn/cloud/h5/175862292085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