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55岁,正是闯的年纪——雷军演讲的分量有多重?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55岁,正是闯的年纪——雷军演讲的分量有多重?

来源:光明网2025-09-26 22:44

  9月25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雷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第六次年度演讲,今年的主题是“改变”。上半场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中,雷军回顾了2020年以来小米在造芯和造车以及高端化道路上的艰辛历程。

  “55岁,正是闯的年纪!”雷军这句话不仅是对好友陈年重启事业的感慨,也是对自己和小米过去五年拼搏的总结。

  改变之缘起:穿越质疑的迷雾

  2020年,小米十周年之际,公司已上市两年、年营收突破2000亿并跻身世界500强。然而雷军坦言,“我内心却充满着难以言说的焦虑。”

  更让他疲惫的是,网上有关小米的差评铺天盖地。“小米没啥技术,就是东西便宜”“小米只会营销,肯定走不远”,甚至直接称小米为“组装厂”,这些评论让雷军陷入了严重的内耗。

  面对困境,雷军选择了“复盘”之道。小米团队在半年内开了四五十次复盘会,每次四五个小时,追问三个关键问题:“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重来一遍,该怎么做?”

  这一反思过程最终让小米明确了方向——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立下“未来五年在核心技术投入1000亿元”的目标。正是这一决定,为小米后续造车与造芯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造芯之路:从失败阴影到高端突破

  芯片,是小米硬核科技转型路上最难啃的骨头。雷军首次深入剖析了2017年澎湃S1芯片受挫的根源。

  他分享了一个关键反思:“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这一结论与常规商业逻辑相悖,却揭示了芯片行业的残酷现实。

  2021年初,小米重启造芯项目,命名为“玄戒”,寓意庄重的承诺。然而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小米营收下滑,同时供养造车和造芯两个“吞金”项目,内部出现了“继续干芯片会不会拖垮公司”的质疑。

  在艰难时刻,两句话推动了芯片项目继续前进:“假如现在放弃,十年后,我们会为公司账上多出几百亿而庆幸,还是为小米这家公司永远失去芯片业务而后悔?”以及“我们已经输过一次,这一次咬着牙也要坚决干下去。”

  正是这种坚持,让小米在2024年5月成功推出3nm工艺的玄戒O1芯片,一次回片成功,性能达到第一阵营水平。雷军感慨道:“难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

  造车之道:逆向思维的胜利

  小米造车的故事同样充满戏剧性。当2021年雷军宣布造车时,外界普遍认为手机企业造车需从低端切入。然而小米再次选择了逆向而行——直接定位“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面对市场上缺乏合适高性能电机的困境,小米决定自主研发。雷军解释说:“选择自主研发是为了避免代工厂的技术限制。”即使成本飙升也不妥协,最终诞生了小米V8S超级电机。

  小米汽车历程中最精彩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5月。当时Ultra性能车项目因资源不足被叫停,一次线上会议中,有工程师借着酒劲提出:“我们能不能在纽北干翻保时捷?”

  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重新点燃了团队的激情。

  纽北赛道测试过程一波三折。原定两天的包场因大雨全部泡汤,直到2023年10月28日,团队才获得唯一一圈测试机会。就是这短短10分钟,小米汽车创下了首个纪录。

  2024年4月1日,天气转好,小米汽车仅用4圈就拿下纽北圈速榜总排名第三、量产电动车榜首的成绩。也是从这一次开始,市场对小米是“组装厂、没技术”的印象被彻底颠覆。

  年龄与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在演讲中,雷军特别分享了他的朋友陈年的故事。陈年是凡客的创始人,也是雷军28年的朋友。凡客巅峰时有一万多人的团队,后来彻底归零。

  陈年沉寂了多年,在现场看完小米SU7发布会后,重新燃起斗志,从零开始,把凡客做到抖音男装前三。这件事让雷军非常感慨:“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雷军谈及此事时表示:“我讲述的陈年故事,百分之百都是他亲口告诉我的。”虽然陈年觉得雷军影响了他,但雷军却认为:“某种程度上,他也影响了我,让我觉得真的正是闯的年纪。”

  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揭示了改变的真实价值——它不仅仅发生在个人层面,还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2020年的深刻反思,到造车造芯的决策,再到55岁仍保持“闯”的精神,雷军和小米的转变证明了一点: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只要心怀改变的决心,勇于尝试、努力拼搏,就有机会逆天改命。

  雷军坦言,“从迷茫到蜕变,有时候隔着千山万水,有时候其实只隔着一层窗户纸。” 五年来,小米历经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

  如今,小米玄戒芯片已性能领先,SU7和YU7创下销售纪录。但比这些更珍贵的是,小米团队已然相信——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只要心怀改变的决心,任何年龄都可以是起点。正如雷军所说——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成长,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机会“逆天改命”。(逍客)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