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电力,是现代社会的血液。从万家灯火到工业脉搏,从城市运转到乡村振兴,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始终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命脉。当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电力行业正站在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等新技术加速重构能源生态;高负荷作业下的人员安全风险、数据泄露隐患、网络攻击威胁等痛点,成为横亘在行业面前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11月18日,第三十二届中国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EP Shanghai 2025)暨上海国际储能技术应用展览会(ES Shanghai 2025)在上海举行,活动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共话源网荷储全产业链新生态。其间,华为擎云携智慧能源全场景解决方案及自主创新终端亮相,以人本安全与数据安全双核心能力,守护电力行业运营与数字双命脉。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关怀,重构运营安全新范式
在电力行业的“神经末梢”,巡检员攀爬百米铁塔的身影、变电站值守员彻夜监测的坚守,构成了保障能源供应的坚实防线。然而,极端天气、复杂地形、高强度作业带来的健康风险,以及偏远地区通信不畅导致的作业延误,始终是运营安全的“隐形杀手”。
当前,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能源互联网等新概念加速落地,安全已从“保障性需求”升级为“生产力要素”,电力行业安全稳定运行与经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华为擎云以“人本安全”为突破口,直击数字化转型中运营安全缺主动防控、数字安全缺全链防护的痛点,将科技温度注入硬核技术,织就一张立体安全网。
据介绍,华为擎云带来的擎云智慧能源-健康管理方案以商用穿戴设备为载体,通过心率、血氧、睡眠、压力等重要生理指标的实时监测,构建员工健康数字画像。后台智慧数据看板将健康数据按风险等级分层分类,当监测到异常值时,系统立即触发三级预警机制,从源头降低人为因素引发的运营风险。
针对山区巡检、应急抢修等场景,华为擎云携手合作伙伴推出搭载灵犀AI算法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擎云智慧能源-移动作业终端。其独创的“双链路通信”技术,在5G信号盲区自动切换至北斗短报文或超低频通信,确保指令下达与数据回传的实时性;5G专网安全技术与硬件级数据隔离机制,则让抄表数据、设备参数等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密不透风”。
从单点防御到全链可控,打造数据安全新生态
当运营数据如潮水般向后台汇聚,电网调度指令、用户隐私信息、核心决策文件等“数字命脉”的安全防护,成为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华为擎云以“全流程可控”为理念,通过操作系统级隔离、无纸化会议等创新方案,在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据介绍,基于HarmonyOS自主操作系统打造的擎云智慧能源-安全终端,采用“双系统”设计,将互联网工作区与内网工作区彻底物理隔离。互联网区支持微信、钉钉等日常应用,满足员工对外沟通需求;内网区则通过国密算法加密、应用白名单管控等技术,构建封闭安全环境。
针对行业高级别会议场景,华为擎云携手合作伙伴推出擎云智慧能源-无纸化会议方案。会前,通过支持涉密文件分级定向分发;会中,提供时延投屏、实时手写批注、投屏等功能;会后,提供涉密文件一键回收小贵,确保纸质材料零残留、电子文件零留存,解决传统办会模式信息泄露隐患与高成本问题;
在展会现场,华为擎云还展示了自主创新和鸿蒙终端产品。其中,华为擎 C5(第4代)平板电脑针对移动巡检和日常办公进行针对性优化。该产品能够为电力行业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办公体验。
华为擎云赋能,场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新基建”
华为擎云以自主创新技术为基石,通过场景化创新将数据转化为安全运营与高效决策的生产力,构建了贯穿人、机、信息、流程四大维度的立体化安全体系,为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夯实了“安全可信、智能高效”的数字底座。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将“场景”从行业术语推向经济发展的中心舞台,为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指明了实践路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赵硕刚表示,以场景为中心的创新范式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我国产业创新的底层逻辑,推动创新模式从传统的“技术突破→寻找市场”向“技术供给驱动”和“需求场景牵引”双轮联动转变,形成“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的快速迭代创新机制。
在“双碳”目标与数字中国战略的双重驱动下,电力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场景创新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基建”。华为擎云通过全栈生态能力,将电力行业的场景痛点转化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不仅验证了“技术-场景-产业”的闭环路径,更以开放生态推动行业共同进化,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柯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