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科协 光明网 主办

许智宏:转基因讨论应该回归理性和科学

[科普佳作] 2016-07-20 11:24:45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近日,美国众议院以306票对117票通过关于标识转基因食品的法案。之前,这项法案在美国参议院以63票对30票通过。白宫表示,奥巴马将签署通过这一引起广泛争议的法案,这意味着标识转基因食品将成为法律。

  全世界关于转基因的争议由来已久,不少人相信这些基因改造过的农作物是不安全的,因此必须做明确标注。然而美国国家科学院(NAS)今年5月的报告指出,虽然转基因作物不能提高产量,但是它们吃起来是安全的。这份报告分析了1000多种转基因的相关研究,这还不包括生物公司巨头孟山都和杜邦的研发项目。据此,有分析认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分歧,实际上主要集中在科学家和部分民众之间。这个观点,在前不久10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签署公开信,要求绿色和平组织停止反对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和食物的活动中也可窥见。

  联名信表示,绿色和平组织领导的反对现代植物育种活动一再否认事实,阻碍农业中的生物技术创新,歪曲了新技术的风险和影响,破坏已被批准的试验和研究项目。联名信受到国内媒体及民众的一致关注。

许智宏:转基因讨论应该回归理性和科学

许智宏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

  在前北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许智宏看来,108名诺奖得主此番作为实际上是以他们的学术背景对转基因进行了表达,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科研界一个强烈的呼声,希望民众能够理性看待。

  许智宏表示,舆论要给予科研相对宽松的环境,允许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基于理性的讨论,才能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实际上,恰恰有很多事情,民众应该更多地听取科学家的意见”,许智宏举例说,“今天我们吃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人类长期人工选育、转移基因的结果。但一小部分人甚至都没弄清楚基因是什么,我们每天的水果、蔬菜、大米、肉,都有基因,基因到肚子里就分解了,变成了我们需要的营养。”

  尽管如许智宏所言,近年来,科学家和媒体都在转基因科普上做了很多努力,但转基因争议实际上仍朝着白热化方向发展。对此,许智宏表示,这与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有很大关系,民众常常把食品安全监管与科学问题混淆。过去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民众对食品安全本身持怀疑态度,这个怀疑某种程度上迁移到了对转基因的认识上。

  许智宏分析说,当前部分民众认为,美国超市很少见到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所以认为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但实际上,美国的规定是,凡经过科学论证,并经政府审批通过的转基因食品等同于非转基因食品,无须进行强制性标记。这样,企业就基本不标注了。实际上,美国的转基因食品远远多于中国。就在2015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确认了转基因三文鱼的食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正式批准其上市了。

  如何重建转基因的对话和沟通机制?许智宏坦言,诺奖得主的联名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让讨论回归理性,大家相信科学才是对话的基础。作为科学家,许智宏告诉记者,这几年来,自己一直坚持做转基因的科普报告,听众涵盖了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机关干部,“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公众对了解转基因知识实际上是有需求的,科学家也有责任对公众进行科普。”(记者宋雅娟)

此次北方暴雨到底有多强,“幕后导演”又是谁?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白璐]

牛憨笨

中国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品:中国科协 光明网
  • 邮箱:kepu@gmw.cn
  • 电话:010-67078321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 邮编:10006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