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数据中心“降温”,液冷技术助力绿色转型
首页> 科技频道> 互联网 > 正文

为数据中心“降温”,液冷技术助力绿色转型

来源:光明网2023-06-29 17:14

  当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快速增长,已位居全球第二位。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算力将达到2020年的3.3倍,加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已成为保障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当前AI服务器需求暴涨,但80%-90%的数据中心依然采用风冷散热,尽管数据中心节能政策频出,液冷投入成本下降,但液冷升级中仍存在着多重困难,不同行业问题也各不相同。”6月28日,宁畅召开媒体沟通会,宁畅总裁秦晓宁宣布推出了“无忧焕液计划”,解决实数据中心升级问题,推进液冷从“奢侈'迈向'普惠”。

  算力高速发展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带来重要意义,但作为其物理承载的数据中心,则像一个个不冒烟的钢厂,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高能耗。

  在此背景下,《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对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作出部署,包括“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

  因此,绿色低碳已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新标准。液冷凭借其在制冷领域节能降碳的突出优势,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省级的重要选择。当前,液冷技术主要包括间接冷却和直接冷却两种形式。前者指的是通过冷板式液冷,将金属水冷板直接贴合CPU和GPU上面,通过液体流动将热量带出来,后者则是浸没式液冷,将服务器主板直接浸泡在电子氟化液中,当CPU工作温度上升,将周围的冷媒温度加热产生汽化相变,相变过程中,冷媒吸收大量的潜热。

  和传统的风冷技术相比,液体导热能力是空气的25倍,同体积液体带走热量是同体积空气的近3000倍;其次,同等散热水平时,液冷噪音水平比风冷噪音降低20-35分贝。在耗电量方面,有数据显示,液冷系统约比风冷系统节省电量30%—50%。

  技术虽好,但在“风”转“液”过程中,传统数据中心仍面临诸多挑战。宁畅副总裁赵雷介绍,过去液冷升级存在三道难关。技术难,风转液冷首先要考验包括复杂部件液冷适配、漏液可靠性等在内的综合技术。建设久,液冷升级涉及楼体、空间改造等多个环节,周期长,产业链协同性较弱。成本高,用户倾向于关注初期建设成本,往往忽略了液冷释放的性能带来的业务效益与节能效果。

  围绕这些难题,宁畅推出了3个对应的解决方案。秦晓宁介绍,针对无法规模部署的数据中心,宁畅团队可在24小时内实现风冷服务器节点内的液冷改造以及液冷机柜升级,该方案可免机房部署,对比同型号配置全新机器,成本降低90%,性能提升10%。

  对于对液冷有强烈需求的用户,如互联网、金融、科研、运营商等,宁畅提供升级版,即全栈液冷模块化解决方案,可提供全套基础设施定制,通过模块化预制、积木式组合,让不同行业的客户能按需搭配,实现最优TCO。

  对节能需求高预算充裕的用户,宁畅浸没液冷全系统方案,基于对浸没液冷服务器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数据中心可实现20%极致性能提升,30%极致节能效果优化。

  “以大型数据中心为例,我们的风转液冷方案5年将为数据中心节省1亿能耗成本。”秦晓宁表示,“无忧焕液计划”的发布,是宁畅帮助数据中心降低液冷升级门槛,实现绿色与算效同步升级,走向“普惠”之路的重要一步。(宋雅娟)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受台风“麦德姆”影响 琼州海峡客滚船停运

  • 乐享假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