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0年5获国家科技奖,海信做对了什么?
首页> 科技频道> 公司焦点 > 正文

10年5获国家科技奖,海信做对了什么?

来源:光明网2020-01-10 21: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完成的“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是海信自2010年以来,第5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能够频频上榜,海信做对了什么?

10年5获国家科技奖,海信做对了什么?

  从To C到To B全面开花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自2010年以来,海信共计获得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有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能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通常具备很高的创新质量和转化程度,并能为行业发展指明创新方向。

10年5获国家科技奖,海信做对了什么? 

  以此次海信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例,它解决了长期困扰外科临床的不能进行直观手术规划的痛点,实现从“传统”到“精准”手术治疗的根本转变,是中国医学史上颇具意义的一项突破。目前,全国百余家三级以上医院已经利用这一科技创新的成果,救治8000余名疑难疾病患者。

  近10年来,海信获得的5项国家科技奖中,有3项集中在To C领域。如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实现了我国数字电视强制性国家标准升级为国际标准的历史性突破,提升了国际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海信网络公司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海信医疗公司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则显示出海信在To B领域的创新实力。从To C到To B全面开花,透过国家科技奖榜单,能够清晰地看出海信由一个家电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的身影和实力。

  勇闯技术“无人区”最高可奖800万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信能够成为获奖大户,与其对技术的常年坚守密不可分。

  作为一家始终带着“技术立企”标签的企业,50年来,技术创新已如同基因一般渗入到海信的方方面面,成为海信企业文化里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内部会议上曾多次表示,一个进取的企业,一定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在创新上要有敢为天下先和冒险的精神。

  在海信,完成高难度、高水平项目是研发人员晋升的必要条件。

  这一点,激光显示研发部总经理钟强深有体会。“要做就做行业内领先、全球领先,事先就论证清楚,通过什么方式来领先行业内其他产品,我们一直按这种定位和思路做科研项目——自豪的是,我们真的能达到这个标准,做出来的几乎是全行业领先的。”

  为鼓励技术人员勇闯“无人区”,海信近期将颁布实施《勇于突破重大前沿研究课题的激励机制》,对主动承担重大前沿创新性研究课题承担者,最高给予800万元奖励。

  对于创新和技术实验的失败,给予宽容和激励,也是海信创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首席科学家刘显荣经常提到一个细节:在研发激光电视样机时,前后共做了13个方案,都失败了。通过一系列综合性试验,最终发现原来的方案设计存在问题,必须得推倒重来。这意味着,之前的模具全部作废,又得重新投入几百万去开模。

  “集团领导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这可能是其他技术团队没能研发出激光电视的原因。”刘显荣说。

  而在海信,像这种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用开放的态度拥抱新技术,潜心学习,自我突破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拒绝短视 绝不投机

  “挺进技术无人区”是企业应对未来最好的护城河,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忍受长时间的寂寞。如果细究会发现,海信获得的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背后都凝聚了研发团队多年的心血。

  2019年10月,经过了5年的技术储备,3年研发,解决了上千个技术问题,又经过9个月近千余项严格测试后,海信第一款全面自主研发的彩色超声诊断仪产品,成功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海信深耕医疗影像领域、加快转型发展的又一把科技“尖刀”,填补了山东省在超声领域的产业空白。

  这种钝感力和定力,同样是海信“进化”的保障。拒绝短视、绝不投机,遵循关系国计民生和掌握关键技术两条铁律,以图像与视频数据处理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最终成为海信转型发力医疗电子、智能交通等新兴产业的动力和信心。

  以技术托底,海信从家电企业到高科技企业的转型速度算不上快,但却足够扎实。无论是智能交通、光通信还是电子医疗,无一不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如一日“苦行僧”般的修炼、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和强大研发队伍。

  即使在市场环境普遍遭遇“寒冬”的2018、2019年,海信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依然在增长,2019年的增幅更是达到41%。与之相匹配的,是海信智能交通连续多年国内第一的市场地位。

  2019年9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排行榜发布,海信集团以超过833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收入跻身前20,位列第14位,在家电企业中排名第一。

  走过50年,海信作为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性格越来越鲜明。而在技术上的不吝投入,最终得到回报。(永文)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