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科普双管齐下 锻造张家港城市名片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创新、科普双管齐下 锻造张家港城市名片

来源:科技日报2021-03-01 0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0年度,许多企业通过张家港科协构建的查新服务“专属通道”,完成专利申报、新品开发,并利用这个服务“支点”,成功撬动了张家港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完成科技查新的593个研发项目,已申报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557个,其中省级立项52个、省级成果鉴定43个、省级报奖16个。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萍日前与张家港市科协联系,为“储能电池主动均衡控制系统”项目申报科技查新。她的目的是想看看这个项目究竟有没有“含新量”,同时也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专利做个准备。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张家港市科协已经接受企业的科技查新服务593例,许多企业通过张家港科协构建的查新服务“专属通道”,完成专利申报、新品开发,并利用这个服务“支点”,成功撬动了张家港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瞩目的明星城市,张家港“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富有城市特色的科普工作体系,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企业创新先查“含新量”

  科技查新是科技部为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研成果的新颖性而设立的一项工作。

  自2013年起,张家港市科协在县级市中首创企业查新服务“专属通道”,并陆续与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苏州大学情报中心、南京图书馆、江苏科技大学等机构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令张家港企业可以优先享受服务,相关费用也由科协“买单”。

  张家港科协还通过打造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企业线上提申请,线下取报告,7天之内完成查询。值得一提的是,张家港市科协依托市图书馆成立线下服务阵地,通过整合与延伸原有资源,打造张家港市科技工作者之家,成立“科技之家”查新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服务。

  从当初鲜有人知,到现在受到热捧,科技查

  新服务已成为张家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必需品。统计显示,2020年度,完成科技查新的593个研发项目,已申报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557个,其中省级立项52个、省级成果鉴定43个、省级报奖16个。查新范围覆盖化工新材料、智能装备、高端纺织等行业。目前,张家港市科协每年在科技查新投入的资金超过40万元。

  据悉,这项服务开通以来,帮助一大批企业在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申报以及各类省市级奖项中取得突破。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科技之家免费提供的文献下载、科技查新等服务,相关产品和技术成果申请国内外专利600余项;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科技之家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了解、获取最近行业信息,有6项产品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利用科技查新服务完成项目立项、申报专利,其中获得发明专利12例。

  “科普+”构筑城市新格局

  近日,喜讯传来,“典赞·科普张家港”——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站点线上体验活动,入选中国科协颁布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张家港市科协联合多家单位创新开展了“典赞·科普张家港”线上科普活动,通过网络互动,实现沉浸式科普线上体验,参与人次突破50万。

  记者在“线上科普馆”专栏看到,安全、健康、生态、消防、交通、青少年创新等10大科普场馆各具特色,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共享一道道科普大餐。

  告别网络,走进张家港海关科普基地(木材馆),便嗅到一阵木材的淡淡清香,迥然不同的各类木材标本挂满了整片墙壁,令人大开眼界,轻触墙边的“语音讲解按钮”,木材的历史文化、特色、鉴赏方法随之娓娓道来……参观者漫步其中,边看边听,与木材进行着“零距离”对话。

  “科学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应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张家港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龙凤清认为,建设完善科普设施,并推出系列体验活动,将有力推动科普工作的全面创新,实现科普服务信息化、社会化,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目前,科技馆、气象科普馆、民防科普馆、智慧生活科普馆等88座各具特色的现代化科普场馆已覆盖全市。在此过程中,张家港整合45家科普场馆资源,成立科普场馆联盟,共建共享各类科普信息资源。

  此外,张家港建立24家青少年科学(技)教育特色学校,11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积极引进高端科普资源,组建校级院士科普工作站,开展高端科普讲座,推动科技教育发展。

  近年来,张家港每年举办青少年家庭创客大赛、科技创意嘉年华、科技运动会等青少年科技竞赛,在校参与科普活动的学生达100%,使全市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市每个镇(区)建立江苏省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建立28个科普惠农服务站,择优推荐130名农技人员结对1680个科技示范户,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开展再就业生产技能培训,帮助263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了再就业培训,合格率达100%,就业率达97%。2020年,张家港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16%,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 张 晔)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熊猫搬新“家” 我国再添一座大熊猫基地

  • 第138届广交会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