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五十载为国铸剑 新征程阔步前行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五十载为国铸剑 新征程阔步前行

来源:中国航天报2021-03-25 17: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东风潮涨,春光浩荡。初春的贵阳,山花绽满枝头。

  3月25日,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江南十部迎来成立50周年纪念日。

  “从二道沟到天安门广场,从单一用户到多用户拓展,几代十部干部职工不懈奋斗,跨越雄关漫道,耕耘出累累硕果。”在十部2021年工作会上,十部主任苏日新的讲话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心间激荡。

五十载为国铸剑 新征程阔步前行

  1971年,原计划1970年在北京成立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所——302所(2015年2月经中国航天科工批复,又叫第十总体设计部)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式成立。时光流转,一代代总体干部职工前仆后继,把十部建成了三大地空导弹总体设计单位之一,填补了多领域空白,在漫漫征途上镌刻下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足迹。

  来时路矢志不渝 于艰难困苦中开创辉煌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1970年,按中央上级机关要求,原计划建于北京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所——302所,全建制迁至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几十公里外的二道沟。

  “整个山沟除有一个狭窄的出口,全被陡峭耸立的山峰包围。只有到中午太阳当头,才能见到一缕阳光,沟内非常阴暗潮湿,可使用的面积不大,勉强只能建造一栋宿舍楼。”这是已经退休的老同志对二道沟的初印象。彼时,302所的大部分人员都还借住在位于遵义市南郊的桃溪寺061基地(航天江南前身)所属3427医院的闲置病房里。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302所创业者迎难而上,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开启了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在那段艰苦岁月,302所干部职工一边搞基建,一边钻研从兄弟单位调来的学习资料。技术人员在简陋的教室里学习讨论,在灯光晦暗的办公室里手工描图。大家学习热情高涨,都想尽快掌握专业技术,开展型号研制。

  1973年8月,上级部门决定对某型产品进行改进设计,进一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任务面前,老一辈302所干部职工抱定“我们是总体所,不干抓总干什么”的决心,喊出了“我们不为名,不为利,就是要为祖国国防作贡献”“不愿坐吃社会主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即使担风险也要把国防急需的型号产品总体设计任务担当起来”的口号。

  面对“行不行”的质疑,302所冲破重重阻碍,争取到型号研制任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勇攀高峰,早在302所成立之日便成为塑造其精神品格的内在基因。

  产品研制过程中,技术人员每次进厂都要坐着没有遮挡的大卡车来回颠簸近百公里,回到家已是灰头土脸、疲惫不堪。有时突遇暴风雪,站在颠簸疾驰毫无遮挡的车厢里,技术人员常常被呛得透不过气,只能把车子停在山坳的公路边躲避。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生产,1973年,302所整体搬迁至遵义市南郊桃溪寺。在试验准备和实施阶段,302所技术人员在戈壁大漠一待就是数月,饮风沙,战苦寒,铸利剑。室外零下40多摄氏度,技术人员住在阵地营房简陋的房间里,而暖气片只有微温。

  在桃溪寺的3层红砖小楼里,302所基本完成了某系列型号的全部研制工作。1983年,某型号正式定型,其性能指标大幅提升。这也让302所在地空导弹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90年代,302所面对型号任务严重不足、人才大量流失的困难局面,全体干部职工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决心重整旗鼓,自筹资金开展新型装备的研制工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果敢与勇毅。该型装备创造了我国地空导弹试验史上多个“第一”。用户赞扬道:“302所试验队员在100分的试卷上答出了120分的好成绩。”

  50年来,十部干部职工矢志不渝,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单一目标、单一平台到多目标、多平台的型号发展道路,成功为多军兵种提供了多型好用、管用的型号装备,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十载为国铸剑 新征程阔步前行

  强军梦生生不息 在创新中实现转型跨越

  2006年,根据上级调整,十部调迁至贵州省贵阳市。从遵义到贵阳,从老楼到新楼,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一代代十部干部职工矢志铸剑的信念。几十年自主创新,数十载不断超越,十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十部用自主创新、开拓进取一次次刷新航天梦、中国梦的新高度,把忠诚和奉献写在“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中。

  2015年2月5日,第十总体设计部正式挂牌成立,十部从总体所转型升级为总体部。对十部干部职工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获得,更是在航天报国路上的全新探索。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十部以型号装备作战过程的详细设计为主线,将指挥控制、发射控制、导弹飞行控制、制导控制、引战配合各环节的作战过程进行优化设计,理顺作战流程,进一步提升十部体系研究能力、系统总体把控能力和对分系统研制的工程经验,更好地支撑型号装备总体设计。

  数十载拼搏进取,十部的研试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十部已经具备完备的产品系统总体设计能力,条件建设得到跨越发展,正在开展多个型号装备研制以及数十项预研项目的研究任务,初步形成了多型号并举、多军种配套的良好发展局面。

  此外,十部依托集团公司、航天江南产业平台,成立综合保障研究室,加强售后增值服务,做大型号保障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面向西南地区中小企业的软件测评服务平台,利用在软件评测方面的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积极开展对外软件测试服务,先后为航天、南方电网等多家企业开展软件测试。2020年,十部软件测评业务收入达2400余万元。

  走进十部由贵州省评定的四星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一群青年技术人员正在低声讨论着,紧张有序地开展试验验证工作。工作室的一角,坐着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几个人神情专注,手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列满了演算公式。一直以来,十部积极寻求与高校专业团队的合作契合点,激发创客的主观能动性。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十部构建了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将“双创”作为培养、锻炼、发现创新复合型领军人才的主渠道和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专业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持续深化航天江南航天防务产业发展规划,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全方位创新格局。

  苏日新介绍,在“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保障一代”的型号研制思路指导下,十部走出三线,开拓预研市场,抢占科技制高点。2019年,十部北京研发中心正式成立,未来还将在全国布局若干技术孵化中心。

  “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期间十部的预研收入翻了数番。到2025年,十部要建成一个实体与数字化孪生并存的国内一流防空反导智慧总体部。”苏日新说道。夜幕下,十部的科研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十部全体干部职工正在用实际行动圆心中的航天梦、强军梦。

  没有微型计算机和相应曲线绘制软件,老一辈创业者手工完成了数千页的试验数据集、曲线集和分析报告;为验证推测方案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计算过程可控,老专家常常连续十几个小时盯着计算机,视力短期内从1.5急降到0.4;为了验证产品性能,试验人员冒着随时可能发生强烈爆炸的风险,和产品一起在车上行进了130多公里;年轻设计师连续3个月加班加点,成功将类似主机、屏幕、键盘分开存在的台式电脑一样的产品,像笔记本电脑一样集成为一体;销售人员顶着寒风在用户单位门口久久等候,只为换得几分钟的交流时间……他们都把国家利益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也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十部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开拓进取,阔步前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代代十部干部职工用无悔的青春年华和不畏艰难、勤于钻研的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航天人的初心和使命。文字/姜琼琼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都世运会首金诞生!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