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800多年前,有人出了一本南方农业生产“宝典”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800多年前,有人出了一本南方农业生产“宝典”

来源:科技日报2021-04-30 10: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唐代之前,我国的农书如汉代的《氾胜之书》、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等大多是描述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著作。到了宋代,江南农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部讲述江南农耕技术的农书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陈旉的《农书》应运而生。

  陈旉是南宋最具影响力的农学家之一,他出生于北宋熙宁九年,虽然熟读诸子百家之书,但并不热衷于仕途,反而对种药治圃非常感兴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隐居西山,以种植药材和庄稼为生,自称为“西山隐居全真子”。在劳作的同时,他对前人和当时百姓的生产经验进行总结,并对这些经验进行了实践检验,把那些有用的、可行的记录下来,著成《农书》一书。

  陈旉所著的《农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谈南方农业的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12篇,论述了土地的耕作以及农作物的种植;中卷3篇,记述了牛的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下卷5篇,记载了种桑养蚕的技术。三卷合一,既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该书在土壤的利用和改造、水稻种植栽培、牛的饲养与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有科学价值的观点,为我国农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少新贡献。

  在土壤的利用与改造方面,陈旉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认为土壤有肥有瘠,但只要进行正确的治理,都可以种植庄稼,并获得好收成;二是通过施肥,可以使“地力常新壮”,也就是让土壤保持肥力甚至更加旺盛。粪肥是改变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陈旉在著作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制肥和施肥的问题,提出了4种较新的制肥方法:一是火粪,把垃圾、烧过的草木灰、糠秕、残茎落叶等堆聚起来,烧成焦灰。二是堆粪,把芝麻榨油后的饼渣捣碎,加上土,经过发酵制成肥料。三是沤粪,在厨房地下挖一个深坑,砌上砖使其不漏,把舂米时收集起来的谷壳,腐败的茎叶,以及洗碗水、淘米水等放入池中沤渍成肥。四是屋粪,在住处旁专门建一个粪屋来储肥,屋内挖深池,砌上砖壁,屋外搭建屋檐,避免风雨损伤粪的肥力。这些制肥的办法,有一些现在仍在使用。

  在施肥技术上,陈旉也有独特见解,这些见解可以总结为3点,第一是用粪治地就像用药治病,要“对症下药”,不同的土壤、庄稼要施不同的肥;第二是要追肥,比如种桑应该追2次肥,苎麻应该追3次以上;第三是可以一肥多效,比如在桑树下种苎麻,对苎麻施肥,桑树也能够获益。

  作为专门讲述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专著,水稻种植栽培是陈旉《农书》的重要内容。陈旉认为水稻种植应从整地开始,他将田地分为了旱田、晚稻田、山川田、平坦地,分别论述了这4种田地的整理技术。比如对旱地,他主张收获之后,翻耕、整地后施肥,再种上小麦、大豆、蔬菜等,既能使土地更加肥沃,又能多收一次蔬菜;对晚稻田,陈旉认为因为收获时间晚,来不及种麦豆蔬菜,则应该等到春天再翻耕,这时晚稻柔韧的根、茎已经腐烂,更容易翻耕,也更节省牛力。

  整地之后,就应该育苗。陈旉认为只有秧苗强壮,才能获得好收成。而对于如何培育强壮的秧苗,他主张“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粪得理”,也就是选好秧田,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培壮秧苗。在此基础上,还要时时对其修理整治,不要让秧苗遭受水灾、旱灾和虫灾。秧苗长出来之后,就涉及用水技术。对此,陈旉主张深浅得宜,他认为水太浅田地就会干裂,太深则会淹没秧苗使其枯萎变黄,而在刮风、下雨、晴天的用水也各有不同,当暴风来临之时,需要放干水,避免风大吹水,将秧苗聚拢到一起;下大雨的时候,反而应该增加水量,避免暴雨将谷根掀起;晴天,则应该浅水,让太阳将其晒暖。这些控水的方法都是很合理的。

  禾苗长到一定程度,要进行中耕除草。陈旉提出,耘除的草要深埋在稻根下,使其腐烂肥田。不同的季节除草的时间和频率也有所区别,夏天草长势迅猛,应勤于除草;秋天要在水稻出穗前除草,才能不让杂草传种;冬天也应该犁田,使杂草翻入土中腐烂。

  在关于耕牛方面,陈旉的《农书》是较早系统论述以江南水牛为主的耕牛相关知识的著作。陈旉强调了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在农业生产中“牛之功多于马”的观点,这在农书中属于首次。而对于如何养好牛,陈旉认为对牛要有“爱重之心”,在这个基础上,遵守“顺时调适”的饲养管理总则,根据季节、冷热的不同来改变养牛的方式,比如冬天,陈草腐朽,新草未生,应该把干净的稿草铡细,和上麦麸、谷糠或豆子,再加少许水使其微湿,用来喂牛;而在草木茂盛的春夏,放牧的时候应该先给牛喝水,再让它吃草,避免牛肚胀,在晚上,则应该用鲜草与铡细的稿草和匀来喂牛。而在使役方面,要以不能使牛太劳累为主要原则去爱护调养它,方能使其血气常壮。牛生病之后,则要首先弄清楚病因,再对症下药,方能治愈。

  陈旉的《农书》在土地利用、农业经营、蚕桑等方面也都提出了不少有科学价值的看法。陈旉完成这部农书的时候,已经74岁了,他听说真州(今江苏仪征)知州洪兴祖提倡农业生产,就赠送了他一部书稿,洪兴祖读了之后大为赞赏,把书稿交付所属各县刻印成书,广为流传。但陈旉看到成书之后,却发现书中有不少刊印错误,他担心这样的书不仅不能指导农民务农,反而会误农、坑农,于是把书稿又抄写了一遍,并为其写了跋,等待重印,这一年他已是80岁高龄,陈旉这种严谨实在的治学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陈 静 作者系济南中华文化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