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运动为何能抗衰老?我国科学家揭秘了!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运动为何能抗衰老?我国科学家揭秘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03 05:20

  【科学·近距离】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曲静,联合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张维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宋默识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究员王思团队共同完成。日前,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已经在这方面取得很多成果。例如,系统刻画了年轻及年老小鼠14种器官组织对长期有氧运动的细胞分子响应特征,在时空尺度上解析了器官间协同响应的动态网络,精准阐明了运动通过重塑节律因子调控网络、激活血管新生信号、抑制多器官慢性炎症等核心通路从而延缓机体衰老的整合机制,为理解运动系统性延缓衰老提供了新视角。

  但是,小鼠研究的结论,在人类身上同样适用吗?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招募了1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开展了设计严格的自身对照试验。试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45天的“静息”基线期,利用严格标准化流程控制运动变量及饮食/睡眠等混杂因素;第二阶段为一次性40分钟5公里跑步的急性运动期;第三阶段为25天的长期规律运动期,从隔天一次逐渐过渡到每天一次的5公里跑步。

  研究人员通过采集志愿者在不同时间阶段的血液和粪便样本,并结合健康体检数据,运用多组学分析手段,构建了多模态数据耦合分析框架。

  借助这一框架,研究人员首次将运动适应性反应这一复杂的系统生物学问题解构为一个可量化的多组学动态网络,系统解析了单次急性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后的生理适应表现与机制。

  那么,运动究竟是如何延缓衰老的呢?科学家们有了三个重要发现。

  其一,急性与长期运动效果是不同的。急性运动激发“生存应激型”代谢风暴与氧化损伤,而长期运动则驱动健康导向的代谢-免疫稳态重塑,并建立以代谢重编程、免疫年轻化、表观遗传维稳及抗氧化能力提升为支柱的多维适应体系。同时,长期运动同步重塑肠道菌群结构,抑制病原共生菌丰度,协同调控机体能量代谢。

  其二,长期运动能重塑T淋巴细胞年轻态。从增强外周免疫细胞基因组与表观遗传稳定性,激活NRF2通路抑制炎症因子及免疫抑制受体表达,促进T细胞存活、增殖与分化能力延缓三方面,延缓T细胞衰老。

  其三,长期运动能诱导肾脏甜菜碱内源合成,而小鼠实验中发现,甜菜碱能延长小鼠健康寿命,并显著改善代谢能力、提升肾功能、改善运动协调性、改善抑郁样行为和提升认知能力五大功能指标。而病理组织学与单细胞转录组的整合分析,进一步证实甜菜碱具有延缓多器官衰老的功效,尤以肾脏与骨骼肌为著。同时,科学家们还解析了甜菜碱延缓衰老的奥秘——它能直接作用于天然免疫激酶TBK1,有效减少免疫细胞浸润并抑制促炎因子释放。

  这一研究开创了“内源性代谢物介导运动效益”的研发新范式,将复杂的生理效应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化学语言,为基于代谢重编程的衰老干预开辟了新的路径。

  同时,在临床转化上也很有前景——科研人员正在加速老年慢病人群甜菜碱药代动力学研究,搭建体液水平与衰老表型的定量关联桥梁;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干预的普适性,并整合TBK1磷酸化等标志物,构建精准评估体系;此外,探索甜菜碱协同用药策略,开发高选择性衍生物,以增强抗炎抗衰功效。

  尽管仍有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亟待攻克,但这些发现已深化了对运动健康益处的认知,为推进健康老龄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科学已经证实了长期运动的好处,你还等什么?动起来吧!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3日 16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伏季休渔结束 渔船避风暂缓出海

  • 绿意奔涌大运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