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来源:科技日报2021-05-24 09: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5月22日午后,突然传来消息,一代医界传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于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记者曾面对面采访过吴孟超院士。7年前的那天下午,在等了一个半小时后,记者终于见到了当时已经92岁高龄的吴孟超。他并不是没有时间观念,他的秘书偷偷地说:“吴老一到病房就走不出来了,他愿意待在那里。”

  记者也曾几次前往海军军医大学采访过吴老的亲人和学生,在他们的心中,身高只有1.62米的吴孟超,绝对是一个世界的巨人!

  “我们能不能把‘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几十年来,吴孟超的这句话激励着一代代医学专家勇往直前。然而这天,他却带着对中国肝脏外科事业的眷恋和梦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

  在一段珍贵的视频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在人民军队,我可能是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但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分子。”

  这大概是吴孟超对自己最好的总结。

  1922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因为家境贫寒,在他3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岁那年,吴孟超跟着妈妈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很快,小孟超就帮着家里舂米、割橡胶了。

  “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我认字、读书。”于是,上午割胶、下午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7岁。吴孟超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而正是那段时间割胶,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

  喜好诙谐的吴孟超当时曾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就是最早的“手术训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孟超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初中毕业时,身为班长的他和同学们商量,把毕业聚餐费捐给国内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们竟然收到了朱德、毛泽东发来的感谢电。那封感谢电像烧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吴孟超心里,成为他一生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回国到延安找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这是他当时最迫切的愿望。1940年春天,吴孟超约好同学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他们一路车船颠簸,经新加坡、过越南,自昆明入境。

  吴孟超一直记得1949年上海解放时的情景。那天,天刚蒙蒙亮,他打开宿舍临街的窗户,发现马路边躺着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沿街商铺的门静静地关着,没有半点嘈杂和喧闹。他被眼前这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军队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对共产党充满向往的他,此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这支队伍,跟党走。

  1956年,吴孟超的夙愿终于实现。这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如愿参军入伍。

  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

  跟党走,就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为民造福!

  2017年8月,96岁生日前一周,他还守在手术台上4个小时,为病人切下10公分大的中肝叶肿瘤。他说:“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还没有扔进太平洋,我还要继续同肝癌斗争!”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但肝脏外科却一度被认为是“生命禁区”。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领域一片空白,身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一位国外专家看到吴孟超简陋的研究环境后傲慢地说:“中国肝脏外科要赶上我们的水平,起码要30年!”

  吴孟超听后,愤然写下了“卧薪尝胆、走向世界”8个大字,立志将自己的奋斗方向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经过成千上万次解剖实验,1957年,吴孟超“三人小组”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中国医生从此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1960年,他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实现了中国外科这一领域零的突破……几年时间,吴孟超就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

  吴孟超不愿意只当一名“开刀匠”。他常说,他开了一辈子刀,但开一刀只能延长一个病人的生命,还挡不住有人继续患上肝癌,这对每年新发几十万肝癌患者的中国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最终解决肝癌难题,必须靠基础研究,找出肝癌的发病机理,找出肝炎向肝癌转化的根本原因,能够在早期预测、早期诊断和预防上做好文章。

  正是对肝癌科学研究规律的尊重和高瞻远瞩,促使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的诞生。

  “在学术领域,最强调的是开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告诉记者,“吴老翻译出中国第一部肝外科教材《肝胆外科入门》,出版我国第一部《肝脏外科学》医学专著,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创造性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率先成功施行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这些方法和理论现在全世界都在用。”

  早在10多年前,就有人劝吴孟超,您都80多岁了,早已功成名就,也该享受生活、享享清福了,再站在手术台上,万一有个闪失,别影响了一辈子的声誉。吴老却笑着说:“我不就是一个吴孟超嘛,名誉,那算啥?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张 强 王泽峰)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