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行走边疆”的“石榴花”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行走边疆”的“石榴花”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6-01 14: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徐黎丽在内蒙古策克口岸调研。

  穿越风沙肆虐的沙漠、低温刺骨的雪地、地形崎岖的盆地,历经大自然的种种考验;抑或身处语言不通的外乡、目无熟人的村落、习俗相异的地区……这些正是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黎丽带领的“石榴花开在边疆”团队成员所经历的。而这“行走边疆”之路,是他们开启科研大门的必修课。

  近日,由徐黎丽编写的《中国陆地边境口岸行》中朝卷、中俄卷、中蒙卷、中哈吉塔巴尼印卷、中缅老卷、中越卷等六卷出版物正式出版。

  多元化的导学团队

  在徐黎丽的眼中,一个优秀的导学团队,不能只依靠教师或学生,只有当双方都结合得好时,才是真正优秀的导学团队。正如团队名称“石榴花开在边疆”,它不只象征着团队要为“边疆各民族、各职业群体、各区域的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作出贡献,也代表团队自身“留学生、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研究梯队的健全、“外语专业、历史专业、藏学专业等”学科背景以及“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籍背景的多元化。

  “如何促进边疆地区发展、如何提高边疆民众的生活水平”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数年的研究让徐黎丽明白:“边疆研究”并非外界所认为的“纸面研究”,它不仅需要调查者亲自深入田野研究,其研究结果的现实作用也将凸显国家需求。

  徐黎丽团队所运营的“石榴籽心连心”与“边疆研究”公众号时常发表小故事。他们每走过一个口岸,便会撰写一篇“口岸行”,将边疆最真实的交通运输、自然风光、人文情怀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走边疆”田野调研的这些年,徐黎丽团队陆续出版了不少边疆研究的著作。“出书,一方面帮助我们做田野调查;另一方面用来加强边疆人群对所处地区的了解。”在徐黎丽看来,边疆地区朴实善良的人文情怀与保存良好的传统文化,值得更多人前往当地去了解。

  “苛刻”的田野调查

  徐黎丽对研究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硕士生必须在田野待上半年,博士生与博士后必须待一年。倘若有学生不愿坚持,徐黎丽则会用“你期望做成什么事情,首先要做到要求自己”“年轻时吃苦,才不会在老年时一事无成”的道理加以说服。

  严苛的要求背后,是徐黎丽更深层次的考虑。进入田野调查点就代表着要踏入该城市的某个社区,或者当地的乡镇、村落,而最困难的事情便是“如何走进对方的心里”。“我们的事业也是普通民众的事业,我们不研究精英阶层,就看普通民众的困难。他们的困难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而解决了这些问题,社会才会稳定,边疆才会发展。”

  2017年,导学团队成员于洁茹正上研二,她陆续前往中哈口岸、中蒙口岸展开调研、资料搜集与整理等工作。

  “刚到那里时,他们对我都比较陌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种情景,于洁茹选择每天给当地民众帮一些忙,努力与他们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当地民众逐渐开始信任她,有时发货也会捎上她、带她去口岸做研究。

  除了于洁茹,在徐黎丽的印象中,大部分团队成员在田野调查早期三个月中,都要面临风俗习惯、语言等种种挑战。面对学生“想要回校”的请求,徐黎丽不得不狠下心,安慰并鼓励学生一定要坚持下去。

  2010年,导学团队学生孟永强在甘南做田野调查时,向徐黎丽哭诉:“老师,那边下着雨,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觉得自己特别痛苦。”徐黎丽劝道:“也别这么想,你就从房东家开始交流。他们住在城乡结合部,虽然不会说汉语,但至少能听懂你说的话。”

  两个月后,孟永强坚持与当地人交流,最终学会了部分藏语。多年后房东孩子结婚,又邀请孟永强回去参加婚礼。

  “所以说,一旦走入人心,我的学生就会觉得前面的苦都没白受。”徐黎丽说。

  由“严师”变为“慈母”

  除了学生单独去边疆做田野调查,徐黎丽也带着学生走过很多口岸,经受了不少身体上的“痛”。

  2017年,徐黎丽开车带学生在阿拉善盟寻找巴格矛都口岸,却怎么也找不到地图明确标注的口岸。他们找了一天半依旧未果,车辆却陷入沙漠中。沙漠地区一旦下雨,泥与沙混在一起,车辆很容易就陷进去,这种情况十分危险。最终,在既害怕又担忧的时候,他们被当地牧民及时发现并脱离了困境。

  类似的经历不在少数。“后来我在想,我们为什么要受这个苦?我们喜欢做这个研究,也没人逼着我们去做,但生活总得有个方向。”徐黎丽说。

  目前,徐黎丽团队已在我国陆地99个边境口岸及相关边疆民族地区展开了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我国陆地边境口岸志资料,并完成了30余篇口岸志,填补了国内边境口岸志研究的空白。

  从田野调查归来后,学生毕业论文的雏形就已基本形成了。

  此时,徐黎丽则转换了身份,由“严师”变为学生们的“慈母”。她对团队里的学生关怀备至:资料室里的文献不够,徐黎丽就化身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图书搬运工”;寒冬的自习室不够暖和,徐黎丽就将自家的被子抱来给学生盖上;学生学习期间,徐黎丽会亲自下厨,烧上几个好菜;她也会在团队写作会前,从集市买来新鲜的水果、瓜子及点心,与学生们共享。每周的写作会,就像一场其乐融融的家族盛宴。

  万家凝 周容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