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脑地图”的数字探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大脑地图”的数字探秘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6-24 16: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谷歌与哈佛大学的Jeff Lichtman实验室合作,发布了最新的H01数据集,这是一个1.4 PB的人类脑组织小样本渲染图。H01样本通过连续切片电子显微镜以4纳米分辨率成像,再通过自动计算技术重建和注释,最后可以看到初步的人类大脑皮层结构。该成果被称为“最强人类大脑地图”,展现可视3D神经元“森林”。

  据了解,该成果的数据集包括覆盖大约1立方毫米的皮质组织,带有数万个神经元、数亿个神经重建元片段、1.3 亿个神经突触、104个校对细胞,以及许多其他亚细胞注释和结构。H01是迄今为止所有生物中对大脑皮层进行这种程度的成像和重建的“最大样本”,也是“第一个大规模”研究人类大脑皮层的“突触连接性”的样本,这种连接性跨越了大脑皮层中所有层面的多种细胞类型。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为研究人类大脑提供一种新的资源,并改进和扩展连接组学的基础技术。目前,这项最新成果的预印本发表在bioRxiv上。

  针对该项成果,《中国科学报》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双聘教授毕国强。

  “最强大脑地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毕国强认为,继线虫、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皮层的连接组研究之后,Lichtman团队的这项工作把对神经系统的超微反向工程真正推进到人脑组织。虽然1立方毫米还不到人脑体积的百万分之一,但对其中几万个细胞和上亿个突触连接的解析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人的大脑皮层的基本构成方式。这是人类探索大脑奥妙的一个里程碑。

  这项工作对1立方毫米的人脑皮层里的超微结构细节做了精确的测绘,并通过对此PB级数据的自动化计算重建描述了其中数以万计的不同类型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细胞,以及数以亿计的神经突触连接的形态结构特性和组织方式,为人们了解大脑结构细节提供了关键的基准数据集。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进一步发现神经微环路的工作方式,甚至脑疾病的微观结构基础。

  这项工作和之前Lichtman团队以及Allen研究所Clay Reid和Nuno Costa团队等在鼠脑皮层工作的最重要意义,就是克服了电镜成像通量的技术瓶颈。本项工作进而实现了超大规模成像数据的自动分析,从而能够真正有效绘制神经微环路连接组。长远来看,这些工作有可能对神经生物学及神经计算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1立方毫米毕竟只是大脑的很小一部分,而且其中神经元接受的大部分输入都来自外部区域。这项研究乃至基于电镜成像的微观连接组学策略的局限是,只能解析微环路内部的局域连接,对更广泛的长程连接图谱的绘制则需要光学成像等技术来实现。

  事实上,在脑成像相关领域,想要收集整个大脑的连接组数据集,还存在巨大的技术挑战和数据存储难题。对此,毕国强表示赞同,1立方毫米的微环路结构解析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需要很多人力和算力花一至两年的时间采集和分析PB(1PB=1024TB)级的数据。因此,对整个人脑100多万倍的体积的全面微观解析至少在可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一个现实的办法是进行多尺度分级解析,在全脑尺度利用高通量光学成像和稀疏采样策略解析神经元全局连接特性,在毫米尺度利用电镜成像解析局域连接组,二者结合来理解脑环路的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两个尺度分别都是PB到10PB级的图像数据,也在当前的高性能计算可处理的范围内。

  未来成像技术必将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

  我国在微观成像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韩华团队已经建立了完善、高效的电镜体成像流程,并研发了高速扫描电镜等技术。其他单位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吴枫团队在图像分析人工智能算法方面有很好的成果,近期也引进了类似的多束扫描电镜。“预期我国科学家在此领域会作出重要贡献。”毕国强说。

  目前,在全脑水平显微成像领域,我国已经有了一定技术优势。特别是在高通量光学成像技术方面,骆清铭教授团队研发的MOST/fMOST技术是国际上鼠脑介观图谱绘制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基于fMOST成像已完成了上万小鼠全脑单神经元的形态解析和追踪。

  据了解,目前毕国强团队在脑成像方面主要聚焦于全脑尺度的微米或亚微米分辨率成像,其最新进展是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高通量三维成像VISoR技术,完成了猕猴全脑显微成像,获得了PB级的数据,并实现了丘脑到皮层神经投射的单神经纤维追踪。该技术目前是国际上最快的大尺度样品三维成像,已经应用于猕猴全脑介观图谱研究,并可以扩展到人脑图谱。这项工作的预印本于去年在bioRxiv上公开并将在近期发表。

  针对我国在脑成像相关领域的不足与挑战,毕国强认为,与国际相比,我国在脑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驱动力仍有明显差距,高端制造业基础较薄弱,精密光学器件、CMOS相机、激光器等核心技术和高性能部件主要来自国外。同时,当前的科研评价通常重视快出成果,项目过程管理细致、繁琐,这些都不利于周期长、风险高、变化多的原创技术研发。

  针对未来脑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毕国强认为主要有三个趋势。首先,成像技术本身存在很多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光学、电子器件、传感器芯片等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成像技术将不断产生创新方法,在成像分辨率、速度、通量等核心指标方面冲击技术边界,突破极限。其次,不同尺度和模态的成像技术,如扫描及透射电镜、超分辨光学显微、光片照明成像,以及更大尺度的宏观影像技术,在分别发展的同时也将不断交叉融合。“这将是解析大脑多尺度复杂性的必由之路。”毕国强补充道。

  最后,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获取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脑数据,因此,未来的成像技术必将与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这也是有效利用成像大数据理解大脑的关键。(刁雯蕙)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