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效节水技术将沙漠戈壁变生态绿洲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高效节水技术将沙漠戈壁变生态绿洲

来源:科技日报2021-07-20 10:0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西北地区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节水需求迫切。虽然近年西北5省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但节水潜力依旧很大。水利部将继续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西北地区的节水工作,保障当地生态持续恢复。

  张玉山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副主任

  7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获悉,水利部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力争到2025年,北方60%以上、南方4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近年来,西北5省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依靠科学用水、高效节水,出现了一片片生态绿洲。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副主任张玉山在首届西北节水论坛上表示,西北地区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使当地生态环境脆弱、节水需求迫切。虽然近年西北5省节水工作成效显著,但节水潜力依旧很大。水利部将继续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目标任务,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西北地区的节水工作,保障当地生态持续恢复。

  科学补水让月牙泉恢复生机

  敦煌的“月牙泉”,是西北荒漠戈壁的自然奇观,更是当地生态变化的“晴雨表”。

  上世纪60年代,因当地过度开采地下水,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湖面不断“萎缩”,到1999年,整个月牙泉几乎完全干涸。

  生态警钟被敲响。

  甘肃省抓紧采取应急措施“拯救”月牙泉。经过几年关闭机井、压减耕地、引水补救等应急治理后,月牙泉水位逐步回升。

  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重点解决西北地区水的问题,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被提上日程。

  2016年,该工程开工建设,在距离月牙泉直线距离4.5—8.25公里处,通过修建中隔堤将原有河道纵向一分为二,一侧为行洪河道,另一侧由高到低依次修筑11座挡水坝和溢流堰,形成高程差24—46米的12座渗水池。

  “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渗水场长期蓄水,从而延长月牙泉最佳补给河段的行水渗漏时间,还原月牙泉原始地下水补给环境,实现生态补水的效果。”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质量安全与运行管理科科长李世珠说。

  站在补水工程中隔堤上,李世珠告诉记者,2018—2020年,月牙泉补水工程年平均从总干渠引蓄水量为1530万立方米,年蓄水时间达到近270天。目前月牙泉的水位已由工程建设前的1.35米上升到1.5米,达到12.8亩的水域面积,月牙的形状也由消瘦的“峨眉月”长成丰腴的“上弦月”。

  为大漠戈壁筑起生态屏障

  漫漫荒漠与戈壁滩上,依靠高效节水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绿洲在西北不断崛起。

  位于疏勒河流域中部的饮马农场,是甘肃省粮、棉、油的主产地。饮马农场副场长赵富强介绍,农场先后建设各类高效节水(滴灌)项目12个,完成高效节水(滴灌)建设总面积7.35万亩,连片土沙滩变成绿洲沃土,靠的就是节水技术换来的水源长久滋养。

  甘肃省水利厅厅长朱建海介绍,甘肃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省用水总量由最高时期2006年的123.4亿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09.89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由最高时期的35亿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23.56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持续回升,为当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两个重大项目,将疏勒河灌区由60多万亩扩展到现在的134万亩,而且渠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规划使用寿命由30年提升至50年。这意味着在干旱的大西北,百万亩沃野良田形成的连片绿洲有了水源保障,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将持久发挥作用。

  尽管如此,用节水换来生态效益的工作在西北地区仍是任重道远。张玉山表示,西北地区无论农业、工业,还是城镇生活服务业,都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先进的节水管理方式、节水技术设备研发,还有待继续深入推进。

  何 亮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绿色长城”全面锁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