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护“亚洲水塔”利在千秋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保护“亚洲水塔”利在千秋

来源:科技日报2021-07-29 09: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图为7月23日拍摄的长江南源当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是仅次于南极、北极的冰雪储地,同时也是亚洲10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冰川可以储水,高大山体可以拦截水汽,而冰川、冻土、积雪、湖泊、陆地生态系统又可以调节河川径流——青藏高原因此又被称为“亚洲水塔”。

  “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气候变暖,第三极地区升温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大部分冰川正在退缩,湖泊正在扩张,生态趋好是利好消息,但‘亚洲水塔’失衡的灾害效应日益突出,需要全力应对。”正在进行“亚洲水塔”科考成果总结分析的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总队长姚檀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亚洲水塔”正在发生固液比例失衡的转变,所以,第二次青藏科考其中一项关键任务,就是监测“亚洲水塔”变化,建立预警体系。

  亚洲大江大河的水都从青藏高原来,“亚洲水塔”一旦发生变化,影响甚广,涉及辐射区域20多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比如扩张的湖泊淹没草场、河流径流增加对下游形成威胁等;比如冰川融水一旦没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等干旱区的绿洲将难以为继。

  提高西藏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需要回答一系列关于“水”的问题:“亚洲水塔”究竟储藏了多少水资源?其水汽输送是怎样的?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如何影响该地区的水文状况?冰川受哪些物理过程的影响?如何整合各类观测与模型,预测气候变暖下“亚洲水塔”未来的命运……

  姚檀栋介绍,“亚洲水塔”研究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科技部和中科院支持下,4年来,科研人员爬冰卧雪、测江、测湖,在野外和实验室之间来回切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研究发现,过去5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万平方公里,退缩15%;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由150万平方公里缩减为126万平方公里,减少16%;青藏高原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从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受冰川融水径流量增长影响,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

  短期内水资源增加,青藏高原植被变好了,但水患风险也加剧了。与此同时,据研究人员预测,21世纪中叶冰川对河流径流的补给将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少,长远看未来水资源短缺的潜在风险也在加剧。姚檀栋认为,全球变暖是大趋势,人为能做一些“减缓”工作,但“适应”始终是核心。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把损失降到最低。

  “‘亚洲水塔’冰川、积雪、冻土、湖泊和河流等关键过程的变化是一个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姚檀栋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固态的冰川—冻土—积雪加速液化和液态湖泊与径流明显增长及其所伴随的水循环过程加剧。针对亚洲水塔水汽输送,科考队开展了“亚洲水塔”三维立体观测,提出“亚洲水塔”观测—模拟—预警一体化集成方案。

  姚檀栋透露,目前科考队正在整理数据资料,分析考察成果,“亚洲水塔”研究的最新成果将于近期发布。(记者 杨 雪)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可爱、有趣又淘气!“小核同学”表情包来啦!请查收→

  • 天暖春光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最核心的安全部件,它可以深刻影响不同车的性能、安全、可靠性以及二手车价值。
2024-03-19 15:02
过去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变为现实
2024-03-19 14:59
经国务院批准,2024中关村论坛将首次在刚建成的永久会址举办,时间定于4月25日至29日,今年的年度主题为“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将坚持高端定位,更加突出国家级和国际化。
2024-03-19 14:55
闵恩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为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3-19 11:38
2021年到2023年,集团营收从30亿元提升到52亿元,主要作物市场份额从7%提高到10%,新品种营收占比从8%提升到20%。
2024-03-19 09:25
最新论文是第一篇指出宇宙组成不需要暗物质,同时也能与某些宇宙学关键观测结果相吻合的论文。
2024-03-19 09:24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2024-03-19 09:23
据介绍,“海基二号”将于近期进行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助推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3-19 09:23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03-19 09:22
截至3月18日14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2024-03-19 03:20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4-03-19 03: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2024-03-18 0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18 09:42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次日,航天员把取回的组合体从气闸舱转移至实验舱,并将装置内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拆卸、存储。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2024-03-18 09:35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好的电力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4-03-18 09:26
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03-18 09:23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
2024-03-18 09:22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2024-03-15 09:32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2024-03-15 09:31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2024-03-15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