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科技赋能新农人 广东要当乡村振兴全国领头羊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用科技赋能新农人 广东要当乡村振兴全国领头羊

来源:科技日报2021-08-02 09: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稻花香里说丰年。见到郑奕辉时,他满脸幸福的笑容,他的水稻田迎来收获时节。

  郑奕辉是广东省江门台山赤溪镇村民,原来在外务工。2019年,见到农村耕地种田用上农业无人机,他决定返乡,成为镇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播种、撒药、下肥,在高科技加持下,原本依靠人力的工序变得“省时、省力,还能保证产量”。如今,他已成功从一名外出打工者转型为科技“新农人”,年收入也从十万元增至四十多万元。

  智慧农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郑奕辉这样的年轻人回归农村,让农村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实现我国乡村振兴。

  近日,广东省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具体举措,力争到2025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开好“两个新局”

  7月23日清晨,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黄厝尾村,村民们正弯腰趟水、摸莲、割莲。不远处,三两只白鹭,正在水间休闲踱步,啄出小鱼,一饱口福。来自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年行乡村兴”实践队队员的镜头记录下了美丽乡村中人与自然融合的一幕。

  近年来,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2277个省定贫困村全面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生产实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三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提前两年实现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广东省委农办主任、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细细道来。

  然而,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是广东最大的短板和“潜力板”。为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赶上全国全省现代化的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施意见》应运而生。

  “广东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讲,就是守住‘两个底线’,开好‘两个新局’,激发‘两个动力’,强化‘一个全面’。”顾幸伟进一步阐释道,守住“两个底线”,就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强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两个新局”,就是农业现代化要开好新局,农村现代化也要开好新局;激发“两个动力”,就是激发基层动力,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一个全面”,则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2年,广东全省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到2025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7年,全省乡村振兴达到“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既定目标。

  探索种业“揭榜挂帅”机制

  “农业现代化方面,重点是解决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问题,强力推进农田质量提升,打好种业翻身仗,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好新局。”顾幸伟特别提到。

  记者注意到,广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大胆创新机制,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广东提出建立种业投入机制和种业创新机制,加快种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实行种业专家“揭榜挂帅”制度。

  “实施‘揭榜挂帅’就是打破传统论资排辈,让‘能者’上,通过竞争机制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广东省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许典辉说,“我们以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为契机,在全省探索种业科技创新的‘揭榜挂帅’机制,提升广东省种业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今年5月26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举办了首场“大比武”。“大比武”聚焦种业创新前沿攻关。10个进入总决赛的项目,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大种业”全链条。

  经过紧张的角逐,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的刘耀光团队成功“揭榜”,斩获“大比武”总决赛冠军。同时,此场“大比武”中,“种子闭环除湿低温干燥技术”现场就吸引了7个商业合作和3个基金投资意向。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二级巡视员闫成为这场“大比武”点赞。他说:“广东农业把科技摆在‘位子上’,把创新落在‘点子上’,把工作沉到‘路子上’,不但机制活,而且工作实。”

  “下一步,我们将搭建好‘揭榜挂帅’激励创新平台,完善机制设好榜,选好帅,确保真正解决政府、企业所面临的科技需求问题。”许典辉透露,将按广东省种业需求导向建立“榜单库”,细化入榜项目的技术指标等具体指标。并且制定科学评审标准,确保有实力的科研团队、单位完成揭榜,以及科学评榜验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数字农业成“新宠”

  “以前使用人工和插秧机,最多种200亩,需要家里5口人一起上阵,还要请人工。现在用农业无人机,一天就可以播300亩田。”郑奕辉告诉记者,他承包的水稻田已从300亩逐年递增至700多亩,因为有无人机,两个人就能管理。

  随着科技下沉,越来越多的郑奕辉在农村用上智能农业设备开展智慧种植。“今年的新品订单量已经是去年同期的2.5倍。”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说。极飞科技是一家智慧农业科技公司,专注于打造无人化的农业生态系统。

  智慧农业技术,农民能懂得操作吗?面对农村技术人才的缺乏,早在2016年,极飞科技创建了极飞学院,通过线上线下教育方式让农业生产者快速掌握智能设备操作、现代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技能。截至2020年末,极飞学院已累计培养智慧农业人才91025人。2021年,极飞科技宣布启动新一轮的“30万科技新农人培养计划”。

  新农村、新农业、新农人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是重要发力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聚焦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提到要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此次广东出台的《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提到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农业发展专项行动。

  包括将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相关知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内容,作为新型职业农民适用技能培训的必修课。探索将数字农业装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鼓励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遥感、人工智能等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推进数字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农业硅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无人农场、5G智慧农业试验区、科创园建设。建设一批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意见》明确广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上,今明两年突出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努力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确保广东乡村振兴持续走在全国前列。”顾幸伟说。(叶 青)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