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借这双“眼睛” 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借这双“眼睛” 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

来源:科技日报2021-08-03 09: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夏夜的银河像美丽的丝带划过天空,而借助一双特殊的“眼睛”,才能看清银河中原来缀满了明亮的星星——这双“眼睛”就是望远镜。如今,无论专业学者进行观测,还是天文爱好者拍摄“星空大片”,都离不开望远镜的帮助。这双神奇的“眼睛”从何而来?它如何让人类重新认识宇宙?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最早的望远镜1608年诞生在荷兰一名眼镜商的作坊之中。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的伽利略也发明了一架口径4.2厘米的望远镜。用这架望远镜,伽利略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阴影、太阳黑子和木星的卫星等。后人评价说:“哥伦布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一个新宇宙。”

  几百年来,望远镜不断发展,但望远镜的原理一直沿用至今。传统光学望远镜根据光路结构不同,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折射式望远镜是其中最古老的,和几百年前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并无太大区别。这种望远镜利用光的折射成像原理,大多口径不大,天文爱好者常使用的体形细长的望远镜,一般属于这一类别。

  第二类反射式望远镜利用光的反射成像原理,它最早由牛顿发明。由于反射式望远镜在同等口径下造价更为低廉,因此,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口径较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往往是反射式望远镜,比如美国凯克望远镜、国际合作项目双子望远镜等。

  第三类折反射式望远镜,将折射与反射相结合,来自天体的光线在望远镜中同时被折射和反射。折反射式望远镜能兼顾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的优点,非常适合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也深受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紫金山天文台用于搜索小行星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就是这类望远镜。

  如今,望远镜性能有了更大提升,观测范围不再局限于光学波段,而可以根据天体发出的辐射,在全波段进行观测。比如以追踪天体红外辐射为主要目标的红外望远镜,以探测无线电波为观测目标的射电望远镜等。我国的“天眼”,就属于射电望远镜。在太空中,还有探测X射线的望远镜,以及可以同时观测多个波段的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更加先进的望远镜可以收集到远方天体更为丰富的信息,帮助人类解锁更多的宇宙密码。(王珏玢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