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上有翼龙 地面有巨龙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上有翼龙 地面有巨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8-17 09: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丝路巨龙(左)与新疆哈密巨龙(右)及哈密翼龙动物群生态复原图(创作:赵闯,科学指导:汪筱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新疆哈密,在1亿多年前曾是翼龙的天堂。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家在翼龙化石的富集地区,又发现了一种大型恐龙化石。人们据此可以勾勒出这里曾经的样子:天上有翼龙,地面有巨龙。

  8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旗下《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了这一关于新疆早白垩世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对之前在新疆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的三件恐龙化石进行了研究,依据其中两件保存较好的化石的特征,他们建立了两个恐龙新属新种: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

  “这是新疆下白垩统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多孔椎龙类恐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非翼龙类脊椎动物的首次揭晓。”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告诉记者,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

  2006年,汪筱林带领古脊椎所哈密科考队,在新疆哈密发现了庞大的翼龙化石群,如今这里已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在数以亿计的翼龙化石埋藏中,间杂散落着不少大型蜥脚类恐龙的椎体和兽脚类恐龙的牙齿等骨骼。由于暴露地表的化石表面风化破碎严重,这些骨骼很难被收集。

  科学家和化石修复技术人员想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对采集下来的尚埋藏在岩石中没有暴露于地表的另一侧进行修复。他们分别在2008年、2013年和2016年的抢救性采集中,获得了此次报道的三件化石——一段关联的颈椎、一段关联的尾椎和一段荐椎。

  修复后的化石显示,三件恐龙化石,发现于新疆哈密吐哈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胜金口组,都属于蜥脚类恐龙中的多孔椎龙类,其生活时代距今约1.3亿-1.2亿年前。另外,这三件标本,分别为6节关联的颈椎及颈肋、7节关联的尾椎和一段破碎的荐椎,其中前两件标本分别命名了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

  汪筱林说,这一名称来源于化石产地以及这类恐龙巨大的体型,代表了化石在中国新疆哈密发现,哈密又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以此来纪念自古以来中国连通世界的丝绸之路。

  他告诉记者,之前在新疆白垩系地层中还没有发现过多孔椎龙类化石,唯一的蜥脚类恐龙是在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现的似亚洲龙,由于标本破碎,其分类位置和命名有效性尚存在争议。而盘足龙类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发现于山东蒙阴,这是首次在新疆发现它的踪迹。

  “巨龙类是植食性恐龙,兽脚类恐龙是食肉动物,这说明当时生态环境相当好。”汪筱林说,当地地层中还有大量树化石,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哈密古湖泊内水草丰美、鱼类繁盛,岸边植物茂密,翼龙在岸边筑巢、水中捕鱼,而巨大的植食性恐龙,则优哉游哉地饱食终日。间或会有肉食恐龙前来“打猎”,不幸折损了尖利的牙齿……

  汪筱林说,此次发现的中国丝路巨龙,保存了6节关联在一起的较完整的颈椎,6节颈椎的总长度约3米,是我国山东蒙阴发现的体长约15米的早白垩世师氏盘足龙对应颈椎平均长度的近两倍。研究人员保守估计中国丝路巨龙的体长超过20米。

  与中国丝路巨龙保存在一起的,还有一残破的哈密翼龙下颌,说明这些大型的巨龙类恐龙与哈密翼龙共同生活在白垩纪的天空和陆地。

  新疆哈密巨龙保存了7节关联在一起的尾椎,单个尾椎长度从210-320毫米不等,是蒙古发现的体长约12米的晚白垩世后凹尾龙对应尾椎平均长度的约1.5倍。研究人员保守估计新疆哈密巨龙的体长约为17米。

  与新疆哈密巨龙共同保存的还有一枚兽脚类恐龙牙齿,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中首次报道的兽脚类恐龙化石。

  “由于在新疆哈密巨龙的骨骼上未发现兽脚类恐龙的牙印,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兽脚类恐龙进食巨龙类尸体的现象。”汪筱林说,蜥脚类都是四足行走食植性的,这些大型食植恐龙和食肉兽脚类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大大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汪筱林带领科考队发现的哈密翼龙动物群,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翼龙伊甸园,上亿数量级的翼龙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目前这里也成为了哈密翼龙—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正在推进翼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

  他告诉记者,两种多孔椎类恐龙的出现,为这一恐龙类群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进一步证明了亚洲早白垩世多孔椎龙恐龙存在广泛多样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