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凭科技打破“资源魔咒” 百亿煤城蹚出县域创新特色路径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凭科技打破“资源魔咒” 百亿煤城蹚出县域创新特色路径

来源:科技日报2021-09-26 15: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资源魔咒”,又被称作“富足的矛盾”。经济学家将其归结为,对某种相对丰富资源的过分依赖。但邹城不一样,在这里采访,记者发现,他们未雨绸缪,早已以煤炭为源头,延伸产业链,衍生出来的众多新兴产业枝繁叶茂,甚至成为主导产业。

  9月8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生物医药、绿色低碳专场现场晋级活动在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的小城邹城启动。来自山东省内外的参赛队伍“亮实力、拼技艺”,一比高下。承办大赛,让邹城擦亮了城市招牌,吸引了大量外地创业者涌入,为产业注入了活力。

  长期以来,邹城有两大招牌名声在外:一张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故里;另一张是“全国百强县”。机器人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绿色化工产业构成了当地主导产业。

  如果说机器人产业的崛起见证了邹城“无中生有”的运作能力,那么,后四大产业都与其资源禀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邹城煤炭地质总储量高达41亿吨,约占煤炭大省山东省已探明储量的17.22%。

  在煤炭“黄金十年”里,邹城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然而,当资源型经济发展至新常态背景下,邹城经济却一枝独秀。为什么?

  科技日报记者深入调研后发现,作为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之一,邹城内挖潜力,外引资源,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县域创新发展的特色路径。

  给传统产业装上“新引擎”

  在邹城调研,煤炭产业势必是首选,而山东能源兖州煤业(以下简称兖州煤业)是必须考察的一个点——不仅因为其大,更因为其强。

  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这是兖州煤业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呈现的场景。在其背后,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的深度应用。记者了解到,不仅仅在采煤层面,这里掘进、机电、选煤、运输等八个专业都在摸索智能化,以实现减人、增效双重目的。

  在兖州煤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早已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他们研发了世界第一套两柱掩护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向德国有偿输出核心技术设备,实现了中国煤炭行业历史性突破;他们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煤制油示范工程,“日处理3000吨煤大型高效水煤浆气化过程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可以说,兖州煤业之所以跻身“世界500强”,有众多核心技术加持的“科技引擎”居功至伟。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资源魔咒”,又被称作“富足的矛盾”,指的是一些地区拥有大量某种不可再生资源却反而落入工业化落后、产业单一、难以转型的窘境。经济学家将其归结为,对某种相对丰富资源的过分依赖。

  但邹城不一样。在这里采访,记者发现,他们未雨绸缪,早已以煤炭为源头,延伸产业链,衍生出来的众多新兴产业枝繁叶茂,甚至成为主导产业。

  对于山东荣信集团管理层来说,喊出“再造一个百亿荣信”有着充足的底气。

  将一块煤炭采出来之后,如何提升其附加值?答案是延伸产业链;或者说沿着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倒逼传统产业升值。

  在荣信集团,记者看到,这家拥有“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诸多国家级荣誉的企业已形成煤气制甲醇、甲醇制甲醛、焦油加氢、苯加氢、氢能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等高附加值产品链条,产出了几十种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开辟了煤基化工融入石油化工的区域先河。

  谁说煤炭产业就是“傻大黑粗”?兖州煤业、荣信集团等邹城企业用行动证明了“传统产业可以出朝阳企业”的道理。

  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主赛道

  “经过调整,一个新产品工艺终于小试成功,质量超预期,过程更环保……感谢溯源绿化院的支持。”

  编辑这一条朋友圈信息时,邹城和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培刚算是现身说法。之前,他的企业受“三废”困扰十几年,但山东省溯源绿色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绿化院)院长周倜和总工程师周兴波用了关键一招——调整了和实生物的生产工艺,让后者轻松实现零排放,大幅提升竞争力。

  为苏培刚解决难题的绿化院,既非公办也非纯民办,而是政府支持下,由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自有技术研发机构。

  其看点在于“民办公助”——既可以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还可以跟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没有事业单位体制、编制的束缚限制,又不像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让人才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公助”则意味着政府有支持,但也有量化考核。

  作为县级市,邹城一没有高校二不靠沿海,如何吸引人才?答案是搭建平台。

  科技日报记者注意到,这几年,沿着“平台经济”的思路,邹城搭建的重量级平台不少,除了以绿化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平台,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都干得风生水起。

  本文开头提到的机器人产业园便是典型案例。

  邹城连接承办了六届国家级机器人大赛,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激活本地产业的存量,更将优质项目留下来,跟上资金,跟上政策,做链条,做集群,最终将邹城机器人产业的大牌子立了起来。

  在此背景下,深圳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比特航空)也被吸引到邹城落了地。

  作为国内工业级别无人机行业翘楚,在“全国文明村”后八村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科比特航空现代化的无人机生产线隐藏其中。该公司山东分公司副总李林海向科技日报记者坦陈,“我们将全套生产线落地这里,就是打造一个基地,面向华北,面向国内,甚至面向美、日、俄等国家辐射。”

  邹城的无中生有的机器人产业制造能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目标,地理位置等都是科比特管理层看中的,一组数据证明了他们的判断:去年,他们用十个人的团队实现了五千万产值。

  小城市拥有国际化大视野

  如果要考察中国的食用菌产业,那邹城绝对是“重中之重”,因为这里“年产鲜菇35万吨,产值33亿元”的规模,“全国食用菌生产示范市”“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众多亮闪闪的国字头招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对此评价为:“邹城应该说是中国食用菌行业的排头兵,引领了中国食用菌产业。”

  很多人不知道,邹城食用菌产业源于对煤炭塌陷地的治理。

  从一个好点子开始,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城市。如今,这个创新型城市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项目争取,培育了友泓、友硕、恒信等多家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邹城食用菌产业的壮大,离不开自身努力,更离不开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是产研院、新型研发机构、农科驿站的建立,打通了食用菌产业痛点;另一方面,李玉院士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携新技术、大项目落地,打通了成果转化链条。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便是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基地。前者的总经理周倜更是被邹城方面从化研院引入,而周倜又将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全水相合成叠氮化钠技术”引入到邹城落地,最终发展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

  “引人才—做项目—建企业—成产业”,深谙产学研运作之道的邹城决策者不囿于鲁西南这片区域之地,而是将眼光放远,在省内外、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对接与互动中推动着整个城市的产业飞跃。

  实力强,底气足,路子对,干劲大,建成创新型城市已为期不远。

  王延斌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