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波新冠疫苗谣言未免太扯了!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这波新冠疫苗谣言未免太扯了!

来源:科技日报2021-09-27 09: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反弹当中,境外疫情输入并造成传播的风险仍然较高。自9月10日以来的新一轮疫情中,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一半以上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和工厂员工,场所聚集性感染明显。

  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实践表明,疫苗具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截至9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接近22亿剂次。我国接种的总剂次和覆盖人数均居全球首位,人群覆盖率位居全球前列。

  然而,不断有谣言妄图破坏疫苗接种的大好形势。最近,它们又开始伺机作乱,其中既有“混打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更有效”这种“技术流”传闻,也有“注射新冠疫苗致癌”“拉姆达晋升‘新毒王’,疫苗没用了”这种危言耸听的传闻,还有“打疫苗后胳膊能吸铁勺”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传闻。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就上述传闻采访了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宇,为您拨开迷雾、找寻真相。

  注射新冠疫苗致癌? 真相:疫苗不含任何可致癌成分

  近日,网上有传言表示新冠疫苗可能会致癌。疫苗致癌的传言由来已久,如今又轮到新冠疫苗。

  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可能和癌症相关的病毒,如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这些病毒在感染宿主后,会在细胞内进行复制或基因组的整合,对宿主产生不良影响,或导致癌症的发生。

  而如今上市的多款新冠疫苗,或含彻底灭活的病毒颗粒,或含病毒的一段核酸序列,或含病毒表面蛋白的某个部分,均不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持续复制。此外,目前尚未发现新冠肺炎病毒所属的RNA病毒与肿瘤相关。

  以灭活疫苗为例,其中包含的成分,如灭活病毒的β-丙内酯、Vero细胞残留、氢氧化铝佐剂、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都经过了严格的处理,含量极低,不具备致癌性。

  此外,除上述成分外,疫苗中的其他成分含量也极低,且很多成分也被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安全的。

  混打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更有效? 真相: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不能相互替换

  目前,市面上有多款新冠疫苗,有传言称混打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可“集众家之长”,让免疫力更强,这个说法准确吗?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曾明确指出,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不能混打。

  目前,根据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序贯接种或者混打,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不能相互替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们国家在新冠疫苗接种的过程中,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是不能进行替换的。也就是说,如果首针接种了两针次的灭活疫苗,后续就要用灭活疫苗来完成。如果首针接种了三针次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后续的第二针、第三针,也只能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来完成。

  假如存在特殊情况,导致无法用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个品种的疫苗来完成接种,那么后续用相同技术路线、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来完成接种也是可以的。

  据悉,已有科学家在开展探索新冠疫苗序贯免疫策略的临床试验,为进一步增强各技术路线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拉姆达晋升“新毒王”,疫苗没用了? 真相:存在免疫逃逸现象,但未使疫苗失效

  最近,德尔塔突变毒株的“同伙”——拉姆达突变毒株走进人们的视野,它也被称为超越德尔塔的“新毒王”,而且有人说疫苗对其也无可奈何。事实究竟如何?

  拉姆达突变毒株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值得关注的突变”,即在遗传突变水平上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力增强、免疫逃逸,并且此突变毒株在公共卫生水平上展现出了潜在威胁。

  据介绍,目前研究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现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实验室里,看疫苗接种者血清中和突变毒株病毒的能力是否有所下降;二是在现实世界中持续观察、记录疫苗的有效性。

  近期的一些血清中和实验显示,拉姆达突变毒株虽然存在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但在众多突变毒株中谈不上突出。

  另外,在南美一些国家的新冠疫苗有效性跟踪研究中,也没有看到拉姆达突变毒株对疫苗有效性产生巨大影响。智利于不久前公布的科兴疫苗有效性分析报告中指出,该疫苗的有效性达到了65.9%。而在这项分析进行期间,拉姆达突变毒株在当地的新冠病毒基因型鉴定中占比达到27%。

  打疫苗后胳膊能吸铁勺? 真相:皮肤出汗后能粘住物品造成磁力假象

  最近,在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关于“打完疫苗后胳膊能吸附铁勺”的帖子。

  一些用户宣称,自己在打完某款新冠疫苗后,胳膊上注射处产生了磁性,甚至可以吸附铁勺。在他们发出的照片里,接种过疫苗的大臂上紧贴着一把金属勺,旁边没有任何支撑。

  为了证明疫苗真的能给人加磁,有人还做了左右胳膊对比,没打过疫苗的胳膊对勺子毫无反应。

  于是,“疫苗有磁性”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对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辟谣指出,所有新冠疫苗都不含可在注射部位产生电磁场的成分,也不含金属,接种新冠疫苗不会产生磁性。新冠疫苗里也不含微芯片。疫苗是为对抗疾病而研发的,而不是用来跟踪的。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官网上也公布了相关新冠疫苗的产品说明书,成分表显示该疫苗主要由脂类、氯化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钠和蔗糖等构成。

  美国一家专门核查并揭穿谣言和传闻的网站还将部分经过批准的疫苗送往检验部门进行了检测,也都没有发现金属成分。

  有专家表示,之所以胳膊能吸住东西,是因为人的皮肤出汗、出油,会产生摩擦力和表面张力,如果角度合适,就能粘住一定质量的物体,造成有磁力的假象,这和小孩在自己脑门上贴硬币是一个道理。(记者 陈 曦)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 济南: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盾构掘进过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