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互联网医疗缓解“看病难”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互联网医疗缓解“看病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0-11 11: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云南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人员在教市民操作自助设备。

  梁志强摄  疫苗接种轻松预约,在线购药立即配送,随时随地问诊专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消费习惯逐渐线上化,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患者提供种类丰富的服务,互联网医疗普及度大幅提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39亿。工信部、国家卫健委日前公布“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5G赋能下,互联网医疗将会实现更多可能。

  手机上可以“见医生”

  “我在手机上预约挂号,线上支付后就可以去见医生了。”家住成都的舒女士说,“之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号经常挂不上,现在他们有公众号服务,挂号、缴费很方便!”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使用手机挂号预约越来越普遍。

  除了基本的挂号、缴费业务外,许多互联网医疗平台还提供智能导诊、线上诊疗、体检预约、健康科普等服务。以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例,2019年10月该院获批互联网诊疗资质,“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和“华医通APP”作为互联网医院运行的软件载体,目前上线了40多个服务功能项目,注册用户近900万。

  “对于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的病人,我们开展线上诊疗服务,患者在家就能和医生沟通。”华西互联网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武永康介绍说,“患者在平台上提交申请后,医患双方通过图文、语音及视频的方式交流,这样患者不必长途跋涉,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引导复诊患者线上诊疗,可以为初诊患者释放更多线下号源。”

  患有糖尿病的王阿姨今年69岁,在儿女的帮助下已经学会华医通APP复诊,“这个软件,我们老年人也能学会,手机上可以‘见医生’。”王阿姨说,点进“老年患者就诊入口”,页面字体明显变大,没有花花绿绿的图片和字符,注册简单、操作便捷。武永康说,华西互联网医院设置“老年专区”,解决老年患者建卡、信息读取及支付困难等问题,目前该院还在探索方言语音识别,让不会普通话的老年人看病更加轻松,实现医疗适老化创新。

  “全链条”从严监管

  “袁医生很耐心地询问各种症状,讲解很清晰。”这是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通过阿里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医鹿APP”问诊后写下的评价。张先生感到喉咙不适,但平时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去医院,便尝试在医鹿APP问诊。输入具体病症后,张先生迅速得到耳鼻咽喉科的专家回应,通过细心问诊,医生给出了专业详细的用药建议。

  互联网医疗质量一直是患者关注的重点,如何审核医生的资质让患者放心就医?阿里健康医疗平台总经理王祥志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对入驻医生均有严格的资质审核,同时制定了严密的线上问诊服务规范与评价体系。医生均有执业资格,符合互联网诊疗要求,确保线上医疗咨询服务的专业度和严谨性。”

  问诊结束后,患者还可以选择在线购药、快递到家,那么药品怎样实现快速、安全配送?阿里健康医药电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阿里健康大药房实现了全国100座城市药品次日达,对于部分特殊药品实行冷链配送。同时配备专业的药品仓储,实现温度、湿度的严格把控。

  武永康说,华西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项目上线流程很严格,医生每一次问诊、开出的每一张处方和就诊流程中所有诊疗服务活动都全程留痕、有迹可循。医院对接四川省卫健委搭建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按照要求上传相关资料及原始数据,接受其对诊疗活动的所有质控管理。

  5G拓宽就医应用场景

  日前,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公布“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涉及“5G+急诊救治”“5G+远程诊断”“5G+健康管理”等九大方向,进一步推动中国医疗数字化发展进程。那么,5G技术将会给互联网医疗带来哪些新变化?

  通用技术集团借助5G技术打造一款可互动的远程超声机械臂,不仅充分运用5G网络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等特征来提升远程超声的准确性,还通过健康管理云平台汇集检查数据及诊断报告,由专业团队提供后续医疗服务。专家表示,技术的突破将使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更广,5G网络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结合医疗机器人、传感器等技术,能有效支持医生开展远程手术、无人机救治等诊疗服务,今后将解决更多医疗难题。

  除了拓宽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5G技术还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有助于缓解国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人民医院与熙牛医疗等携手打造的“云上医共体”,入选了此次“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熙牛医疗首席执行官墙辉介绍,借助5G应用,天台县的急救体系流程得以改善,患者坐上救护车后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送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组织抢救;不仅如此,“移动诊间”也成为天台医生下乡问诊的标配,医生带着一台电脑、一套健康随访包走村入户,现场开检查单、医保缴费、检查、发药,并为有需要的患者连线专家远程会诊,老百姓看病更轻松便捷。

  通用技术集团在全国布局“小通诊所”,配置智能检测、健康促进、专家诊疗、治疗、中医理疗、健康宣教、自助服务等7个功能区,覆盖全流程医疗健康服务。据介绍,“小通诊所”将建立动态的健康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让医疗信息和资源“一键可及”,真正打通看病难的“最后一公里”。业内人士表示,借助技术的力量,未来健康服务还会触达更偏远地区的患者,使他们享受到与大城市居民一样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