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特稿:从藏羚羊到长颈鹿 中国的这项建设和“动物界”交朋友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特稿:从藏羚羊到长颈鹿 中国的这项建设和“动物界”交朋友

来源:新华网2021-10-13 14: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特稿:从藏羚羊到长颈鹿 中国的这项建设和“动物界”交朋友

  新华社记者陈绍华 司源

  中国可可西里卓乃湖畔,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聚集于此,给寂寥的荒原带来生命热潮;肯尼亚两大国家公园内,以长颈鹿为代表的众多野生动物经由蒙内铁路迁徙,在广袤的东非大草原上呈现生命奇观。

  从藏羚羊到长颈鹿,从青藏铁路到蒙内铁路,野生动物与中国建设项目共生共存、美美与共。

  藏羚羊穿桥过 长颈鹿不低头

  每年5月至7月,是“高原精灵”藏羚羊为产羔而迁徙的季节。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唤”,来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的雌性藏羚羊,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奔赴一场“生命之约”。

  2006年,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这条直穿可可西里的“巨龙”并没有造成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分隔,藏羚羊年复一年的迁徙路线也依然照旧,这背后得益于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建设。

  高架桥梁,以桥代路。青藏铁路工程师考虑到修建铁路可能阻挡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的问题,因而从位置、宽度和高度等多方面匹配当地野生动物的实际情况,修建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

  八年后,连接肯尼亚蒙巴萨港和首都内罗毕的交通要道——中非共建的蒙内铁路遭遇了同样的问题。由于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和察沃国家公园,且后者为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蒙内铁路建设对野生动物和环境的影响一度引发当地环保人士的广泛关注。

  “蒙内铁路建设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针对环境影响采取一系列措施,借鉴荷兰A50公路、德国B38公路,以及中国青藏铁路的设计经验。”时任中交铁道总院蒙内铁路设计总工程师张景桥说。

  在调研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和迁移路径的基础上,蒙内铁路全线共设置大型野生动物通道14个、桥梁79座。所有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长颈鹿不用低头即可通过。此外,还在大河处适当延长跨河桥梁引桥,加高桥梁高度,方便动物通行。

  可以说,蒙内铁路保障了所有类型野生动物都能自由通行。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局长基蒂利·姆巴西说,他曾沿着蒙内铁路调研,没有看到任何铁路对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的迹象。

  绿色铁路 保驾护航

  在保障野生动物迁徙之路的同时,为野生动物打造一条绿色之路也同样必不可少。

  这条绿色之路,在于动植物并重。野生动物的生存发展与其所处环境中的植物唇齿相依,铁路建设无法回避如何保护植被覆盖这一问题。

  青藏铁路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方法,在铁路沿线构建了一道长达700余公里的“绿色长廊”。蒙内铁路则注重保护蒙巴萨红树林湿地公园的红树林,尽可能减少砍伐,预埋多处过水管涵,保证红树林正常生长。

  这条绿色之路,在于保护环境。铁路建设和运营难免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减少污染是关键。

  青藏高原的原始生态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为此,青藏铁路采用了全封闭的25T新型客车车体,车体设有先进的污水和污物收集系统。“列车上的厕所、洗面间的污水都是集便式装置,不会直接排到线路上……”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客运段列车长贡九曲珍说。

  作为途经肯尼亚两大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蒙内铁路侧重保护已有自然环境。中国路桥肯尼亚办事处总经理李长贵表示,蒙内铁路合理利用既有交通走廊,减少对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系统的二次分割,减少土地浪费;内罗毕国家公园内安装声屏障,降低列车通过时的噪音。

  基建环保 携手同行

  对于借鉴青藏铁路经验的蒙内铁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曾称赞说:中国企业已证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做到环保。

  野生动物与中国基建工程“交朋友”,正是中国工程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动体现。从青藏铁路到蒙内铁路,中国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经验不断丰富。

  藏羚羊保护专家、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表示,在多方保护下,近年来藏羚羊迁徙产仔的路径、区域逐年扩大,藏羚羊的产仔地、栖息地以及迁徙通道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铁路或许对野生动物的活动产生影响,但动物通道对动物恢复正常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肯尼亚保护野生动物公益组织“拯救大象”研究部负责人本森·奥基塔博士如此评价蒙内铁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旅游频道更是将“乘坐蒙内铁路列车”列为到肯尼亚最值得做的20件事之一。

  可爱的生灵被中国建设者温柔对待,这份善意终将转化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参与记者:孙瑞博、武笛、高熹、李茜、杨翼、赵玉和)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 中国向中埃塞农业减贫示范村捐赠一批农业设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