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子垃圾莫沉睡 “城市矿山”待唤醒z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电子垃圾莫沉睡 “城市矿山”待唤醒z

来源:科技日报2021-10-15 10: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0月14日是国际电子垃圾日。

  电子垃圾是对所谓的“废弃电气电子设备”(WEEE)的非正式称呼。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废弃电子产品越来越多,逐渐堆积成一座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在2021年,地球上每个人平均产生7.6公斤电子垃圾,这意味着全球将产生5740万吨的巨量电子垃圾。

  根据总部位于瑞士布鲁塞尔的WEEE论坛公布的数据,今年全球堆积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总量估计为5740万吨,超过地球上最重的人造物体——中国长城的重量。

  尽管各国采取了许多举措来缓解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但如果没有消费者的积极行动,这些举措都只是杯水车薪。今年的国际电子垃圾日将重点关注我们每个人在实现电子产品循环利用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被囤积、被丢弃……废弃手机怎么处理?

  今年3月,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2020年全球电子垃圾报告”。据估计,2019年,世界产生了5360万吨电子垃圾,人均7.3公斤。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7470万吨。

  由此看来,全球电子垃圾每年增加200万吨(约3%—4%),这是电子产品消耗率较高(每年增加3%)、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和维修方式选择有限造成的。

  据欧洲数据,一个普通家庭72件电子产品中有11件不再使用或被损坏。每个公民每年还会有4—5公斤闲置的电器和电子产品在被丢弃之前被囤积着。

  说到手机,法国的一项研究估计,有5400万至1.13亿部重达10—20吨的手机“躺”在法国人家里。

  在美国,虽然许多手机被回收利用,但估计每年有1.51亿或更多手机(每天约41.6万部)被丢弃并最终被焚烧或填埋。美国垃圾填埋场40%的重金属来自废弃的电子产品。

  新问题:世界对数据和数字服务需求不断上升

  最近,一份欧洲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影响报告”称,“视频点播、电影、社交媒体剪辑和游戏流媒体占据了数据中心近85%的带宽”。

  同时,据2020年国际电联和废旧电子电器电子产品论坛的联合研究,自2010年以来,互联网用户翻了一番,流量每年增长约30%,到2023年,全球网民将达到53亿人(占世界人口的66%)。预计到202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将从2019年的38亿增加到50亿,而同期物联网连接设备将翻一番,从120亿达到250亿。

  所有这一切,以及云计算、5G、自动驾驶汽车、区块链、机器学习和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应用,都需要越来越多的服务器。报告指出,虽然这种用于互联网连接的专业设备的重量肯定比消费设备少得多,但可用的硬数据非常少,这是一个需要填补的信息缺口。

  报告补充说:“智能手机仍然是数据使用增长的中心,因为它们产生了大部分移动数据流量(预计2025年将达到95%)。”产品制造商与消费者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手机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场对旧设备的快速更换产生依赖。移动设备在其生命周期中以多种方式影响环境,但通过应用循环经济原则,包括生产控制、设备重复使用、再制造和回收,以及改进循环设计,包括零部件材料选择、标准化和模块化,使其更易拆卸,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一吨废手机比一吨金矿石更具“含金量”

  新冠疫情的暴发对我们使用电子产品和数字解决方案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增加。根据欧洲议会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到2020年12月,欧盟对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需求同比增长4.6%。然而在2019年,只有不到一半(17.4%)的电子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和回收。

  对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小型电子产品而言,数据安全、产品价值、难以满足回收要求等成为阻碍其回收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大学可持续循环(SCYCLE)项目主任兼训研所波恩办事处主任吕迪格·库尔称,世界“城市矿山”中的电子电气设备组件的价值是巨大的。

  废弃电子产品矿山的“含金量”远高于一般优质原生矿山。“例如,100万部手机中合计嵌入24公斤黄金、1.6万公斤铜、350公斤银和14公斤钯——这些资源可以回收并返回到生产周期中。如果我们不能回收这些材料,就需要开采新的矿藏,从而危害环境。”库尔说。

  SCYCLE高级项目官员基斯·巴尔德表示:“此外,与开采原始金属相比,从废物中回收黄金和其他材料可以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保守估计,高价值、可回收的材料价值为570亿美元——高于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欧盟环境、海洋和渔业事务专员维京尼乌斯·辛凯维奇斯称,电子垃圾是世界各地增长最快的废物之一。要改变这一趋势,我们应将“废物”变为“宝物”。

  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在制定电子设备新生态设计要求,以提高耐用性,使它们更易于维修,从而方便消费者作出可持续利用的选择。

  WEEE论坛表示,成功提高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需要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参与。意识是行动的关键。在今年的国际电子垃圾日,他们希望通过电子垃圾收集活动、学校讲座和社交媒体推广等宣传活动,敦促人们妥善处置报废电子产品。

  张佳欣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