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195岁的拥抱

来源:光明网2021-10-15 18: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95岁的拥抱

  95岁的张履谦院士缓步走到100岁的陈敬熊院士的轮椅前,高瘦的他弯下身,深深地环抱住了老朋友。

  “祝你生日快乐呀。”

  陈敬熊院士回拥住张履谦院士的双臂,“谢谢你。”

  10月13日,一场“弘扬航天精神 传承奋斗品格”百岁院士陈敬熊科学人生座谈会,让平时难得相见的老同事共聚一堂。看到熟悉的面孔,陈敬熊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他想起了大家共同为航天奋斗的那些日日夜夜。

  1951年,在北京电信技术研究所工作的陈敬熊埋首攻关朝鲜战场坑道站的天线通信问题。军委通信部雷达处的张履谦也受命赴中朝边境,为抗美援朝部队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他们未曾想到,6年后,他们会共同踏上航天这条路。

  1957年11月,中央批准成立国防部五院二分院,陈敬熊、张履谦等技术人员转入二分院,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刚刚踏入航天征程,他们就迎来了一项大任务,参与研制“1059”导弹。陈敬熊主要精力集中于导弹天线的研制,同时关注地面横偏校正系统的天线研制工作。而张履谦则带领同事突击横偏校正系统的波瓣比对电路这一关键技术。可参考的技术资料不充足,他们争分夺秒地紧张工作,击破各种壁垒。

  张履谦说,“我们要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早日拿出成果来。”陈敬熊则在研究导弹天线绕射问题时,打破权威专家的设定,开创性地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式直接求解法,为“1059”天线的成功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1960年11月,这枚被他们称为“争气弹”的导弹在发射场冲天而去。

195岁的拥抱

  1962年2月,国防部五院科技委成立,被钱学森亲自提名委员的陈敬熊与其他委员们站在一起合了一张影。他站在第三排,张履谦站在第二排,他的左下侧。两位年轻人意气风发地看着镜头微笑。那一年,他们携手进行“543”(“红旗一号”)制导雷达站的仿制工作,寻找解决天线系统误差问题的方案。

  在多年的航天人生中,他们踏出了很多相同的足迹。

  1963年,42岁的陈敬熊和37岁的张履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5年,44岁的陈敬熊和39岁的张履谦担任23所副所长。

  1995年,74岁的陈敬熊和69岁的张履谦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岁的拥抱

  散会后的大厅里,两位老人挨坐在一起,聊着彼此关心的一些事。张履谦双手紧紧握住陈敬熊的左手,戴着助听器的耳朵微微侧向陈敬熊。陈敬熊一口吴侬软语,时而蹦出几句普通话,说到趣处,两人相视一笑。

195岁的拥抱

  多年的共同工作,张履谦对陈敬熊的科研作风十分钦佩,他为陈敬熊百岁的科学人生座谈会写下一幅字,“学习陈敬熊同志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国土上。” (宋雅娟 陈佳佳)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莆田仙游: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升级转型

  • 霞光满天“扮靓”南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