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时速600公里 中国速度再次震撼世界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时速600公里 中国速度再次震撼世界

来源:科技日报2021-10-18 10: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今年7月20日,中国速度再次震撼世界。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作为“大国重器”,高速磁浮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一大“制高点”,已成为全球交通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它是怎样一种高速交通模式?相较传统交通方式它有何独特优势?未来高速磁浮将有怎样的应用前景?

  用电磁力实现列车“无接触”运行

  蓝灰相间的车身、子弹型车头、硬朗飘逸的双侧堆叠棱线、独特的“抱轨”结构……高速磁浮列车一经亮相,就以科技感十足的外形惊艳世人。

  时速600公里,这是当前可实现的“地表最快”交通工具。因此,高速磁浮也被形象地称为“贴地飞行”。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采用的是成熟可靠的常导技术。”高速磁浮项目技术总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说,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列车“无接触”运行。

  车辆底部的悬浮架装有电磁铁,与铺设在轨道下方的铁芯相互吸引,产生向上的吸力,从而克服地心引力,使车辆“悬浮”起来,再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前行。

  “高速磁浮运行时,通过精确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车体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10毫米的悬浮间隙。”丁叁叁说。

  高速磁浮这种无接触的运行方式,取代了传统轮轨的机械接触支承,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轮轨关系的约束,因而可以达到更高的运行速度,实现时速600公里的极速“凌空飞行”。

  从零加速到时速600公里只需3分半钟

  “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除了超高颜值,高速磁浮还有着超强实力,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丁叁叁说。

  按实际旅行时间计算,在1500公里运程范围内,高速磁浮是最快的交通方式。由于不受轮轨黏着限制,它还具备更强的加减速能力。轮轨高铁加速到时速350公里需要6分钟,而高速磁浮从零加速到时速600公里,只需3分半钟。快起快停,使它能更加充分地发挥速度优势。“高速磁浮可以大幅缩短旅行时间,重塑时空观念。”丁叁叁说。

  高速磁浮采用“车抱轨”的运行结构,车辆底部的悬浮架有两个臂从外侧包住轨道,列车环抱着轨道行驶,这种结构保证了车辆不会脱轨,安全可靠性高。与传统交通方式不同,它的牵引供电系统布置在地面,随列车位置分段供电,相邻分区只有一列车运行,基本没有追尾风险。不仅如此,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还采用了GOA3级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满足SIL4最高安全等级要求。

  全天候运行正点率可达99%以上

  走进车厢内部,高速磁浮采用宽车体设计,空间宽敞。单节车厢可容纳超过百人,运力强大,且能够“灵活编组”,在2—10辆范围内任意搭配车厢节数,更好适应客流变化。行驶时车体震动小,综合舒适度好。

  高速磁浮还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性。爬坡能力更强大,最大坡道可达100‰,允许的转弯半径更小,因此它的选线灵活。同时,在高温、高寒、风雨冰雪等各种复杂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磁浮可全天候运行。磁浮列车的正点率可达99%以上。

  从环保角度看,高速磁浮使用电力牵引,不排放有害气体;无轮轨机械噪声,也不会产生金属粉尘污染。它的磁场水平,实际上跟其他轨道交通车辆相当,远远低于国际、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限值,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经济性方面,由于没有传统的“车轮”,磁浮列车行驶时与轨道无接触,没有传统的轮轨、齿轮箱等磨耗,因此它的维护量少,大修周期长,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好。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填补了航空和轮轨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可助力形成航空、高铁、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层级完善、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交通构架。

  “经过近20年的持续研究和技术积累,我国基本实现了高速磁浮交通全系统的自主研制能力,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术和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丁叁叁说,目前已构建了包含车辆、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在内的全系统仿真、试验平台,搭建了从核心零部件、关键系统到系统集成的国产化产业链。(矫 阳)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