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用足迹数据给东北虎“画像”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他用足迹数据给东北虎“画像”

来源:科技日报2021-10-18 10: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又到了姜广顺出发寻虎的日子。虽然还是秋天,但是东北林区的气温有时能逼近零下,这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带队朝密林进发,寻觅正为过冬做准备的濒危动物——东北虎。

  为了更好地加强猫科动物野外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姜广顺常年带队钻进深山密林,深入虎穴,对昼伏夜出、凶猛残忍的东北虎、东北豹等大型猫科动物开展了生态学研究,掌握了“兽中之王”的习性,为野生动物的科学保护提供了支撑。

  “要是飞下去就交代了”

  “如果不做野外考察,就无法获得一手数据。”姜广顺拒绝纸上谈兵,野外调查一直是他的“必修课”。

  老虎生活在荒无人烟的野外,深入虎穴可不容易。冬天,姜广顺常要在深至膝盖的雪地里蹚上一天。他记录时只能用铅笔,因为其他的笔在零下的气温里根本无法使用。在野外,他吃的就是面包、火腿肠,如果带的温水喝完,就融一把雪水放进嘴里解渴。到了夏天,虽然寒冷退去,但蚊虫叮咬成了家常便饭,还常遇到熊等野生动物的突袭。

  要说最惊险的,就数2011年冬季野外科考。

  彼时,姜广顺带着两名研究生去老爷岭东北虎豹栖息地收集数据。当时是冬天,山路上都是薄冰。在一处转弯的地方,司机刹车踩得过急,车在公路上转了三四个圈,最终撞到旁边的石头山才停了下来。“幸亏是撞上了石头山,公路另一面就是30米深的悬崖,要是飞下去就交代了。”他回忆道。

  还有一次是在2012年秋季,布设在吉林汪清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一只东北豹带着两只幼崽的影像,这一记录可以纠正国际专家认为“在中国极度濒危的东北豹不可能繁殖”的错误论调。姜广顺和相关专家闻讯一起赶往野外,在一个有弯道的桥上,由于车速过快,车子飞下了桥,车尾朝下斜“坐”在桥下的深沟里。姜广顺是全车7个人中第一个苏醒过来的。当时车已严重变形,连方向盘都是弯的。看着一地的鲜血和已经报废的汽车,他们做出了个意外的决定:继续去往目的地,做计划好要做的事。

  “印度不行,不代表中国不行”

  姜广顺专攻猫科足迹影像鉴定方向,他坚信凭足迹信息就可挖掘出老虎的诸多信息。不过,这一科研方向起初并不被看好。

  此前,印度著名的老虎专家乌勒斯曾用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老虎的足迹监测技术,并认为无法通过足迹鉴定老虎的个体信息和统计数量。持该观点的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得到了多数同行的认可。

  可姜广顺却有自己的看法。“印度不行,不代表中国不行。印度土地以沙地、泥地、沼泽为主,没有稳定的基质,足迹容易变形。而中国东北的土地,有半年的时间被稳定的基质覆盖,足迹学在这里一定可以有所作为。”他说。

  姜广顺指导研究生在东北虎林园采集了70多只老虎的足迹影像信息。这些老虎中,有老有少、有雄有雌,姜广顺利用这些足迹信息建立了数据库。

  每次在野外发现老虎足迹,姜广顺都会把从野外采集到的足迹和手里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野外老虎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实践证明,用足迹鉴定老虎的性别等个体信息,准确率超过95%。

  如今,只要在野外捕捉到老虎的影踪,不论是足迹、唾液,还是粪便、毛发,都能通过姜广顺建立的数据库鉴定出这只老虎的性别、年龄,它曾在哪儿出现、吃的是什么……

  “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东北虎的保护研究至关重要。基于这些数据库,我们才可以知道,目前长白山一带的东北虎种群已经出现了扩散阻隔的情况,我们应该适当进行人工介入,避免它们近亲繁殖。”姜广顺说。

  在学术创新方面,姜广顺承担了联合国亚太经合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合作项目8项,国家林草局的野生动物监管、全国虎豹资源调查等项目12项。

  下一步,姜广顺的工作计划是“出兵”华北。“我要让几名学生去做华北太行山区华北豹的野外监测和保护生态学研究,希望通过科研能够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并促进生态环境发展,使人和动物和谐共存。”他说。(孟姝轶 李丽云)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