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用足迹数据给东北虎“画像”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他用足迹数据给东北虎“画像”

来源:科技日报2021-10-18 10: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又到了姜广顺出发寻虎的日子。虽然还是秋天,但是东北林区的气温有时能逼近零下,这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带队朝密林进发,寻觅正为过冬做准备的濒危动物——东北虎。

  为了更好地加强猫科动物野外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姜广顺常年带队钻进深山密林,深入虎穴,对昼伏夜出、凶猛残忍的东北虎、东北豹等大型猫科动物开展了生态学研究,掌握了“兽中之王”的习性,为野生动物的科学保护提供了支撑。

  “要是飞下去就交代了”

  “如果不做野外考察,就无法获得一手数据。”姜广顺拒绝纸上谈兵,野外调查一直是他的“必修课”。

  老虎生活在荒无人烟的野外,深入虎穴可不容易。冬天,姜广顺常要在深至膝盖的雪地里蹚上一天。他记录时只能用铅笔,因为其他的笔在零下的气温里根本无法使用。在野外,他吃的就是面包、火腿肠,如果带的温水喝完,就融一把雪水放进嘴里解渴。到了夏天,虽然寒冷退去,但蚊虫叮咬成了家常便饭,还常遇到熊等野生动物的突袭。

  要说最惊险的,就数2011年冬季野外科考。

  彼时,姜广顺带着两名研究生去老爷岭东北虎豹栖息地收集数据。当时是冬天,山路上都是薄冰。在一处转弯的地方,司机刹车踩得过急,车在公路上转了三四个圈,最终撞到旁边的石头山才停了下来。“幸亏是撞上了石头山,公路另一面就是30米深的悬崖,要是飞下去就交代了。”他回忆道。

  还有一次是在2012年秋季,布设在吉林汪清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一只东北豹带着两只幼崽的影像,这一记录可以纠正国际专家认为“在中国极度濒危的东北豹不可能繁殖”的错误论调。姜广顺和相关专家闻讯一起赶往野外,在一个有弯道的桥上,由于车速过快,车子飞下了桥,车尾朝下斜“坐”在桥下的深沟里。姜广顺是全车7个人中第一个苏醒过来的。当时车已严重变形,连方向盘都是弯的。看着一地的鲜血和已经报废的汽车,他们做出了个意外的决定:继续去往目的地,做计划好要做的事。

  “印度不行,不代表中国不行”

  姜广顺专攻猫科足迹影像鉴定方向,他坚信凭足迹信息就可挖掘出老虎的诸多信息。不过,这一科研方向起初并不被看好。

  此前,印度著名的老虎专家乌勒斯曾用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老虎的足迹监测技术,并认为无法通过足迹鉴定老虎的个体信息和统计数量。持该观点的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得到了多数同行的认可。

  可姜广顺却有自己的看法。“印度不行,不代表中国不行。印度土地以沙地、泥地、沼泽为主,没有稳定的基质,足迹容易变形。而中国东北的土地,有半年的时间被稳定的基质覆盖,足迹学在这里一定可以有所作为。”他说。

  姜广顺指导研究生在东北虎林园采集了70多只老虎的足迹影像信息。这些老虎中,有老有少、有雄有雌,姜广顺利用这些足迹信息建立了数据库。

  每次在野外发现老虎足迹,姜广顺都会把从野外采集到的足迹和手里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野外老虎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实践证明,用足迹鉴定老虎的性别等个体信息,准确率超过95%。

  如今,只要在野外捕捉到老虎的影踪,不论是足迹、唾液,还是粪便、毛发,都能通过姜广顺建立的数据库鉴定出这只老虎的性别、年龄,它曾在哪儿出现、吃的是什么……

  “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东北虎的保护研究至关重要。基于这些数据库,我们才可以知道,目前长白山一带的东北虎种群已经出现了扩散阻隔的情况,我们应该适当进行人工介入,避免它们近亲繁殖。”姜广顺说。

  在学术创新方面,姜广顺承担了联合国亚太经合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合作项目8项,国家林草局的野生动物监管、全国虎豹资源调查等项目12项。

  下一步,姜广顺的工作计划是“出兵”华北。“我要让几名学生去做华北太行山区华北豹的野外监测和保护生态学研究,希望通过科研能够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并促进生态环境发展,使人和动物和谐共存。”他说。(孟姝轶 李丽云)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创纪录

  • 广西忻城:百香果香飘增收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