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来自银河系中心的神秘射电信号 到底是什么发出的?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来自银河系中心的神秘射电信号 到底是什么发出的?

来源:科技日报2021-10-29 18: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们对外星人的好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小说、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地球人大战外星人的情节。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寻找外星人。近日,我国留学生王子腾博士为第一作者,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新论文,大概说的是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神秘射电信号源。由于比对了所有已知的天体,都无法解释这种信号的来源,研究团队因此对信号的来源提出了几种假设,包括来自全新的天体或是来自外星文明。

  有的人可能会问,就这么一个信号,为什么要揪着不放?科学家怎么就能想到信号源自外星人?

  为什么要揪住这个信号不放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揪住有特点的射电信号不放,是非常有必要的。

  1967年,时年24岁的在读博士约瑟琳·贝尔用射电望远镜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周期性信号,这种信号严格按照1秒左右的周期跳动。信号的来源在几年后被证实是一颗快速旋转的脉冲星,这一成果在1974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让我们回到这次发现的神秘信号。它是由科学家最先通过澳洲的望远镜——SKA探路者发现的,后来科学家在南非用更灵敏的MeerKAT望远镜又发现了它,但仍然只能获得断断续续的信号。其特点主要有5个:变化幅度大,强度能在一周内变化100倍以上;变化快,有时能持续数周,有时能在一天之内消失;非常高的偏振度;没有脉动现象(脉冲星对应的现象);在近红外和X波段没有对应天体。

  现在看来,这个信号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认知,没有对应的已知类型天体可以发出这样的信号,那么发出这个信号的究竟是什么?论文的几位参与者表示,这很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天体,且该信号与人类活动发出的信号也有相似点,所以不排除它是由外星人发出的,但目前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类似的新发现,5年前也有过。2016年“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时,曾经接收到一个特别的信号,之后科学家分析发现,这个信号可能来自1300光年之外。

  收到这个信号后,科学家都很震惊。后来经过分析,发现这种信号其实是快速射电暴(一种来自银河系外的射电天文现象),一旦爆发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只能持续几毫秒,之所以能被“中国天眼”捕捉到,是因为它的能量惊人,就连太阳一天中所释放的能量加起来,也未必能与之媲美。

  此次新的发现再次表明,宇宙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新的发现也许会开拓出全新的研究领域。

  人类如何探索外星文明

  既然这个新的射电信号不一定是外星人发出来的,那么人类如何探索外星文明呢?方法其实不止一种。

  比较直接的方式是,发射飞行器出去找外星人。

  人类的多项太空探索计划,包括月球、火星探测等,其中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探测有无生命存在,是否有生命所需要的基础环境。

  50多年前,科学家发射了旅行者一号(Voyager 1)、旅行者二号(Voyager 2),这两个人造飞行器已飞出了太阳系的边缘,正向着茫茫的宇宙深处驶去。可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然没有获得任何有关外星文明的信息。

  现在我们飞行器的飞行距离还比较有限,因此还可以用射电望远镜搜寻外星文明信号。

  1960年,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完成了首次“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实验;1977年SETI使用巨耳无线电望远镜收到了著名的“Wow!”信号,这是一个长达72秒的非常强的无线电信号。不过这个信号后来再未出现过。

  那么如何从射电信号来判断发出这信号的是不是外星人呢?根据人类活动所发出的射电信号可以看出,外星生命发出的信号可能会有规律性、有一定的振荡频率等。

  为此,科学家试图寻找一些具有窄带宽且快速闪烁的光源信号,这种信号很可能是外星人活动所发出的。而那些宽带的无线电信号和较慢的光脉冲,一般跟外星人不太搭边。

  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外星人存在。希望科学家们能在未来有所斩获。(刘 艳)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