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航空报国 奋斗不懈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航空报国 奋斗不懈

来源:央视网2021-11-03 14: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网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投入航空事业70年,他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领导设计了歼8和歼8Ⅱ等系列高空高速歼击机,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顾诵芬与飞机的缘分开始于他的少年时代。1935年,5岁的顾诵芬随父母迁居北京。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当时的日本飞机轰炸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日本飞机排得很整齐往西边去,紧接着就是炸弹响,那次轰炸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没飞机,咱们处处受人欺负。

  日本飞机的轰炸让顾诵芬的内心燃烧起航空救国梦。1951年,顾诵芬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学专业毕业,当时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零开始艰难起步,从那时起他就憋着一股劲,立志一定要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成立,飞机设计室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自主设计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顾诵芬负责气动布局设计任务,但对于这个新领域他一无所知。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第一关,这飞机必须两侧进气,喷气飞机进气道怎么设计,我们在学校也没学过,他们也不太清楚。

  歼教1飞机要采用两侧进气,当时,他们最担心的是两侧进气道。采用两侧进气的方案有可能出现一侧进气、一侧出气的情况,这样势必造成发动机喘振。为了验证这个现象,顾诵芬和同事费尽了脑筋。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厂医院每天打针的针管不少,把那个东西给搜罗来,然后把针头给铰下来,焊在铜管上,这样我就有一个测气流的装置。

  第一代中国航空人靠着一股信念,靠着自创的土方法,尽心竭力要设计出自己的飞机。1958年7月26日,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由飞机修理、仿制进入自行设计喷气式飞机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航空科研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第一天试飞的时候大家是又紧张又高兴,在起飞的时候,大家是提心吊胆,等下来的时候,大家是欢欣鼓舞,把飞行员都抛起来了。

  作为中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在歼教1完成之后,顾诵芬接到一个新的挑战,他和团队需要设计一架比肩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歼击机,这就是歼8。

  飞得高、飞行时间长、火力强成了歼8研制的目标。正在大家奋力拼搏时,意外发生了,当时的歼8总设计师黄志千在执行出国任务时因飞机失事遇难。临危受命,顾诵芬和同事们接过了总设计师的重担。

  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顾诵芬和同事们攻克了无数压力和难关。1969年7月5日,歼8首飞成功,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它成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歼8虽然首飞成功,但在跨音速和以后的超音速飞行试验中,几次出现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用飞行员的话说,就好比一辆破公共汽车开到了不平坦的马路上。

  为了观察毛线条的振动情况,从来没有接受过飞行训练,已年过半百的顾诵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乘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流动情况。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两架飞机必须保持近距离等速飞行,间距在10米左右甚至更近,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飞行员)鹿鸣东同志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一直都不忘。他说,生死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早已解决,当飞行员的时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经过三次上天观察,顾诵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后期的技术研发和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1979年底,歼8定型成功。此后的30多年,歼8系列飞机成为了我国国土防空作战的主力战斗机种,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领空安全。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想到我这个国家怎么能强盛,这是我的愿望,不受人家欺负。怎么办?必须技术上要和人家对抗。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从事航空事业的70年中,顾诵芬和父母聚少离多,基本每年只见一两次,母亲因为思念成疾还得了抑郁症,直到母亲去世,顾诵芬也没见到最后一面。

  如今,已经91岁高龄的顾诵芬依然忙碌,他每天坚持到办公室上班,他希望年轻一代航空人能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贡献。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很惭愧,没有做很多事。我也希望年轻的同志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奋发图强,为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和航空工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青岛航次

  • 老爸茶巴士“消博会专线”展现海口风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