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11-24 09: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期,清华大学教师团队的“新一代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电解水制氢技术产品样机”项目,在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工研院)概念验证中心完成了概念验证,正在进行SOEC电解水系统样机设计、计算与模拟。后续,清华工研院还将帮助其对接投资与市场。

  近年来,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实施概念验证支持计划,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概念验证被认为是弥补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化之间空白的关键环节,是助力创新主体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有益尝试。

  国内高校院所在相关部门推动下,也在积极开展相关概念验证工作。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科研机构成立的概念验证中心,为我国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作了积极探索。

  助研发人员迈出转化“第一步”

  清华工研院概念验证中心于2020年11月启动,建设周期为三年。作为中关村科学城概念验证支持计划首批成立的高校概念验证中心,清华工研院概念验证中心每年由相关部门支持经费500万元,清华工研院配套经费50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概念验证专家团队、开展重点项目的概念验证和评估、组织概念验证交流培训等工作。

  “当前科技创新投资呈现出很好的发展趋势,与国家层面对硬科技的需求是分不开的。”清华工研院院长金勤献表示,近年来国家就科技成果转化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激发了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组织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为科技创新营造了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以往科学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化运作方面存在不足,企业难以跨越‘死亡之谷’。”金勤献表示,近年来科学家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热潮中,我们要帮助科学家完成思维模式上的转变、与资本及产业界形成良好互动,让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快速成长。

  为此,清华工研院基于自身成熟的技术转移体系,将概念验证纳入成果转化链条中,筛选能够解决产业实际需求的基础科研项目,通过对项目验证内容、验证目标的规划,明确项目验证内容及流程,并与后续的技术转移环节衔接,帮助研究人员和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

  清华工研院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由清华工研院牵头、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共同承担,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负责概念验证项目科研团队的遴选、专利等科技成果的管理及科技成果转移的校内审批流程。

  对于入选的项目,清华工研院概念验证中心与科研团队签订合同,以横向项目的形式开展验证。项目经费采取阶段支持方式分两次拨付,验证周期为1年,验证结束后,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并设立科技创新企业项目推动成果转化。

  截至2021年6月底,通过前期的遴选及开题评审,清华工研院概念验证中心已开展4个概念验证项目,包括基于硅基光学微腔的芯片集成传感器、SOEC电解水制氢技术产品样机、肿瘤新抗原个性化TCR-T疗法验证和针对AAV载体药物的亲和填料技术开发。

  从美国高校走向世界

  概念验证中心可概括为一种设立在高等院校,多种组织、机构与高校合作运行的新组织模式,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例如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其概念验证中心主要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等对概念验证活动进行个性化的支持,帮助高校科研成果跨越与商业化之间的鸿沟。

  概念验证中心最早在美国、新加坡等高校中诞生。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于2001年建立第一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在2002年跟进,随后更多高校陆续建立概念验证中心。

  从发展脉络来看,美国高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先是由部分高校探索自发成立,随后得到更多大学的响应,最后得到联邦政府的认可和进一步支持,形成 “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推广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九庆曾撰文建议,我国应借鉴美国高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经验,部分发达省市和综合性研究高校可率先尝试;政府可根据本地区高校基础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牵头组织高校并联合本地区科研院所,资助和推动共建一家或多家概念验证中心。

  借鉴国外经验,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全国高校首个“概念验证中心”。之后,西安交大概念验证中心协同西安市碑林区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联合发起“西安微光创业孵化基金”,并发起第一支概念验证微种子基金,专注于生物及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项目概念验证。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上海、深圳等科技创新活动活跃地区,布局概念验证中心意义重大。例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仁辰就曾表示,概念验证是上接深圳在基础研究领域所作的布局,下接工程化、产业化功能的重要中间阶段。

  “此前,深圳对于该阶段还没有系统化布局。”刘仁辰建议,要积极谋划建立深圳概念验证中心,工作内容包括概念验证项目的筛选、概念验证基金的建立和管理,以及搭建概念验证后期对接孵化平台等支撑性服务工作。

  让科技成果快速走向市场

  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和中关村科学城也在积极推动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2019年10月,“中关村科学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北京市首个概念验证中心落地。

  “我们希望通过概念验证中心,让科技成果快速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解决多年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难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

  于军介绍,作为一种非实体组织,概念验证中心旨在通过构建项目挖掘、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对接、投融资洽谈等“一站式”概念验证服务,将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进行有效衔接。

  张九庆认为,政府资助高校概念验证,其实质是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前移,更多地分担创新创业中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孵化的早期风险,使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支持体系更加完整。

  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已推动北航、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多家高校院所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在北航概念验证中心负责人、北航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汤鹏翔看来,北航概念验证中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们的新想法、新思路提供实验空间和可行性分析指导、投融资机会等“一站式”概念验证服务体系。

  北航的直升机应急救援协同训练系统团队就是该中心的受益者。年轻的创始人借助概念验证中心的支撑,将直升机救援的专业训练搬进虚拟空间,原本只存在脑海中的设想在这里变得具体可见。

  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与海淀区联合打造了“CAS 概念验证中心”,并实施了概念验证创新大赛等“CAS 概念验证计划”,以挖掘和释放中科院研究院所的研发优势,让科研成果走出高墙大院。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公里’的问题,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对接。”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总工程师、中科智汇工场总经理柳海永介绍,“CAS 概念验证计划”这一全新组织模式,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产业资源对接、投融资服务、孵化空间等概念验证活动,对早期项目进行筛选和扶持,已支持和培育一批早期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记者 郑金武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