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来源:人民日报2021-12-08 15: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四十七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不渝追求。面对复杂未知的地月空间环境,面对深远空间的测控通信等难题,从2004年1月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开始,参与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孕育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2021年2月,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作为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的直接探测,探月工程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是世界科技领域的前沿项目。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成功,成为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当时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实现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软着陆直接探测;2014年,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从绕月拍摄到飞跃探测,从月背着陆到落月采样,探月工程六战六捷、连战连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这一成就,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体现出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探月工程立项以来,探月人坚持追逐梦想,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挫折不放弃,体现着努力建设航天强国、世界科技强国的担当;坚持勇于探索,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显现着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追求;坚持协同攻坚,全力保成功,大力协同、密切配合,万众一心铺就地月虹桥,树立了协同创新、勠力攻关的典范;坚持合作共赢,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深空探测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彰显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胸怀。在努力探索科学前沿的过程中,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率先垂范、淡泊名利、言传身教,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奋发有为、脱颖而出、竭诚奉献,他们身上所凝聚的探月精神,与我国航天事业锻造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勋,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宏伟蓝图阔步前进,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向未来,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大力弘扬探月精神,始终坚持追逐梦想,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始终坚持勇于探索,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始终坚持协同攻坚,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系统谋划、科学管理、集体决策,全国一盘棋,全力保成功,推动中国航天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创新发展;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才能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航天员进行训练的模拟器训练大厅,这幅标语非常醒目。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传承和弘扬探月精神,再接再厉,团结拼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评论员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进入建成通车倒计时

  • 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