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微塑料能在对流层飞行4500公里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微塑料能在对流层飞行4500公里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1-05 10: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法国比利牛斯山顶发现的微塑料可能已经跨越了大陆和海洋,在对流层飞行了4500公里。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而这一发现表明,这些微粒可以在世界各地传播,甚至能够到达最偏远的地区。

  微塑料是微小的塑料碎片,每个直径都小于5毫米。它们之前是在对流层的一个叫做边界层的较低区域被发现的,那里的空气和地球表面发生摩擦,风速相对较低。

  现在,第一次有证据表明,微塑料可以在对流层更高的高度传播,而这一高度不会受到空气与地球表面摩擦的影响。在这一被称为“自由对流层”的大气层中,更高的风速使微塑料具有比已知更远的传播潜力。

  “一旦微塑料进入自由对流层,就相当于驶入超级高速公路。那里风速很高、雨水很少,所以污染物不会被雨水清除,比在下面的行星边界层传播得更快。”研究小组成员之一、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的Steve Allen说。

  “我们对它在那里并不感到惊讶,但我们很难过。”同样来自思克莱德大学的研究小组成员Deonie Allen说,“这些微小颗粒是极佳的污染物传输者,它们就像魔术贴一样,在颗粒移动的过程中收集病毒和其他污染物。”

  在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山的Pic du Midi天文台,研究人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捕获了15个微塑料颗粒样本。该天文台位于海拔近3000米的地方,此地提供了进入自由对流层的通道。

  该团队使用计算模型绘制出微塑料在捕获前一周可能的路径。这些模型涵盖了全球气流运动的数据,并考虑了微塑料的大小和密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微粒在自由对流层平均移动了约4500公里。潜在的来源包括美国、加拿大、北非、英国、地中海和大西洋。

  “我们得到的一些样本显示其来自海洋,并设法进入自由对流层。”Steve Allen说,“这基本完成了我们认为塑料正在进行的整个循环——它不会在任何地方停留,从来没有下沉,只不过是去别的地方中转了。”

  大多数塑料颗粒的直径在5到20微米之间。这些微粒可以被吸入,并可能导致呼吸问题。“这是你吸入的导致呼吸道疾病的颗粒大小,它是让你咳嗽和哮喘的东西。”Deonie Allen说。

  研究小组利用激光确定了其中最丰富的塑料类型是聚乙烯,它通常用于塑料包装。

  “发达国家认为,它们把塑料垃圾运到国外烧掉或填埋到世界其他地方,就等于摆脱了塑料垃圾,但事实并非如此。塑料垃圾几周后就会卷土重来。自然界没有边界。” Steve Allen说。

  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李木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7454-7

  《中国科学报》 (2021-01-05 第2版 国际)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雅万高铁全线站点投入运营

  • 中企承建孟加拉国铁路项目全线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2024-12-25 09:23
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2028年。
2024-12-25 09:13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这十六个字,正映射着朱光亚的一生。
2024-12-25 09:11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2024-12-24 09:59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12-24 09:58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12-24 09:57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2024-12-24 09:48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24-12-24 09:46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