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短视频平台上“搞学习”何以成潮流?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在短视频平台上“搞学习”何以成潮流?

来源:光明网2022-01-05 1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据媒体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各大平台推出的2022年跨年晚会累计超10场。各个平台的跨年活动争奇斗艳,吸引了不少关注。令人意外的是,还有很多网友选择了听一场科学演讲的独特方式来跨年。从12月29日开始,中国科学院传播局、中科院物理所在抖音上举办了三场知识含量满满的跨年科学演讲,吸引了超过260万人观看,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卷跨年”。

  在12月31日晚的跨年科学演讲中,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为网友带来了一节名为“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的物理课。听名字,就很高深,但这场长达3个半小时的硬核数学物理课,竟然有超过130万抖音网友围观。为什么?虽然内容很高深,但是讲授的方式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既有严谨复杂的数学知识,也有对历史上各阶段顶尖科学家的致敬。正如曹则贤研究员所言,“我不敢保证这里的内容你能够听懂,但是我一定努力让你今天听到的东西会对你有启发。”所以,也就有网友表示:“虽然看不懂,但就是不想走,又菜又爱听”。

  在之前的演讲中,所涉及的内容也都很高大上。比如,首场演讲中,中科院院士武向平为大家讲解了宇宙学最前沿知识,蔡韬、关义新、张伟等三位科学家则详细介绍了中科院2021创新成果:《变废为宝: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用好养好”东北黑土地》《精彩纷呈的太空科学实验》。但是科学家们用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将晦涩深奥的物理知识娓娓道来,成功地吸引了网友的注意,获得了很不错的科普效果。

  甘坐冷板凳、潜心科研、探索宇宙之奥秘是科学家们的使命,而开展科学传播活动,激发公众对科学、物理的兴趣,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科学家们也义不容辞。这也是中科院跨年演讲活动的初心所在,用跨年演讲的独特方式推动科普。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跨年科学演讲也不追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向公众传递多少科学知识,完成怎样的科普目标,而在于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为观众开启新的一年,提高观众的科学兴趣,为科学素养的持续提升打下基础。比如,就有网友表示,自从发现这次宝藏跨年演讲后,每天都准时守在中科院物理所抖音直播间,和孩子一起听科学家们“讲课”。

  硬核科普知识出圈,科学家成网红,源于科学家们将高深物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高大上”的科学知识变得“接地气”的能力与实力,也源于科学家们主动走出实验室、走出书斋,主动拥抱新媒介的尝试和坚持,更源于短视频平台对知识类内容的不断投入,由此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知识类内容生态。据了解,近年来,抖音持续投入,加大对泛知识创作者的扶持力度,上线了学习频道,为知识类视频内容开辟一个单独的页面,打造出一个泛知识内容体系,形成了各类泛知识创作者大量涌现,知识类短视频数量和消费数显著增长的良好态势。

  知识消费越来越成为一股潮流,这背后是全社会层面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落地,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对自我提升的迫切需求。顺应这股潮流,推动知识打破藩篱、普惠大众,媒介平台和知识生产机构各有优势,也各有责任。当两者携手,便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高校在抖音直播开课,累计直播场次达12580场,观看人数达7392万。其中北京大学开播共199场,相当于平均每隔一天就会开播至少一场。越来越多的高校入驻短视频平台,开设直播课,向广大网友敞开大门。从这个层面来讲,人人“上大学”乃至于人人上北大、清华,都并非不可能,在短视频上“搞学习”不是开玩笑。

  当越来越多高质量博主、越来越多高质量知识内容出现在短视频平台,平台的属性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它不仅是一个记录美好生活的平台,还是一个“搞学习”、实现自我提升的地方,正在成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这对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自然是大有助益。

  吴铎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