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揭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的科技“外衣”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揭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的科技“外衣”

来源:新华网2022-01-07 11: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走近冬奥)(2)北京冬奥会火炬开始在黑龙江省进行展示

  图为北京冬奥会火炬(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涛摄

  新华社上海1月6日电(记者赵逸赫、王默玲、朱翃)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上海石化厂区的车间内,工作人员们正忙着组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按计划,1200支火炬必须在1月中旬前运往北京。

  2021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正式问世。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2021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火炬“飞扬”揭开面纱。从表面看,火炬“飞扬”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在设计上,为了衬托北京即将成为奥运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飞扬”的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它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逐渐过渡到雪花图案,最后在顶端化身为飞扬的火焰。

  不仅有漂亮的外观,“飞扬”的外壳也蕴含着“黑科技”。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副总经理黄翔宇表示,火炬的点火系统全部包在外壳里面,从外面是看不到的。火炬的外壳采用了碳纤维材料,手感非常轻。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创新研究院总经理林生兵表示,碳纤维的质量只有钢的1/4左右,但是强度是钢的7至9倍。这次,研发团队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做奥运火炬,堪称世界首创。

(走近冬奥)(4)北京冬奥会火炬开始在黑龙江省进行展示

  图为北京冬奥会火炬(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涛摄

  “冬奥组委给它的第一个评价就是轻,而且很牢固,随便怎么摔也摔不坏。另外一个就是,冬季火炬传递的时候天气很冷,传统金属材料的话手感不太好,复合材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避免这种很冰凉的感觉。”黄翔宇说。

  由于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将在冬季低温环境中进行,“飞扬”采用氢作燃料,除了氢具有环保的特点,还因为氢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但氢气作燃料,燃烧温度就会高于800℃。因此,“飞扬”火炬外壳的研制,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黄翔宇说:“火炬的火是从里面烧出来的,一般的复合材料都不能在火里烧,要到500℃,在火里再一烧就没了。正好上海金山区有一家企业研发了一种树脂,这个树脂是耐火的,经过我们测试分析。最后通过工艺调整,它达到了既能够耐温又能够耐火的要求,800℃、900℃都可以。”

  负责生产树脂的企业负责人刘章友表示,作为第三代树脂材料的聚硅氮烷树脂,兼具有机物附着力强大与无机物耐高温的特点,同时集耐腐蚀、磨损和防污防水、超薄膜等优势于一身,恰好能解决火炬所需的各种要求。

  生产车间里,由石油产品加工成的这一条条黑色丝束,每一束都包含着12000根碳纤维丝,再经过三维立体编织,最终做成的火炬外壳,看不出任何接缝与孔隙,整个造型浑然一体。

  “有点像我们织毛衣一样,只不过它是分了三个不同的经向来进行编织,下一步就是我们拿到下游厂家进行镭雕、上色、喷高温漆,最后才有这样一个亮丽的火炬外壳。”林生兵说。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会谈

  • 习近平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会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区,“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令人眼前一亮。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拍摄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2024-07-05 09:00
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07-05 09:00
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2024-07-05 08:59
7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一年来,广西发现新物种48个。不断发现新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2024-07-05 08:57
最终,“智慧应县木塔”体验应用还原复刻木塔一至五层五大探索场景,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等突破。
2024-07-05 08:55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
2024-07-05 06:3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2024-07-05 06:35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2024-07-04 20:26
7月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完成全环真空闭环,标志着储存环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
2024-07-04 08:11
据介绍,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2024-07-04 08:11
自黄河站2004年建站以来,中国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北极环境变化,收集冰川、陆地生态、海洋生态、空间物理等方面的数据。
2024-07-04 08:10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气道高敏、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这类刺激性气体可能会诱发气道痉挛,引发哮喘,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2024-07-04 08:07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
2024-07-04 06:35
“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2024-07-04 06: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消息,目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80后”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2024-07-03 04:45
智能检测、智慧监管、可视化粮库……粮食储备,越来越智慧化。
2024-07-03 10:24
“野外踏青也可点外卖,几分钟就能送到!”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郊外山区深处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谭晓雪打开“送吧空运”手机小程序,点了一杯咖啡。不到十分钟,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面前的平台,打开货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
2024-07-03 04:45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
2024-07-03 10:25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4日开幕,今年大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大模型带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市场上找到落地方案。
2024-07-03 10:24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2024-07-02 08: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