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绿灯渔网拯救生命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1-25 10: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条墨黑色长满触手的乌贼卡在渔网里,这对渔民来说可能是个麻烦。而对于海龟和软骨鱼类来说,被渔网缠住通常意味着死亡。

  近日一项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研究带来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渔网上安装绿色发光二极管(LED)灯。该方法在不影响石斑鱼和大比目鱼等目标鱼类捕获质量和数量情况下,可显著减少鲨鱼和鱿鱼等非目标鱼类的捕获量。

  目前许多沿海渔民采用刺网捕捞的作业方式,他们把铁丝网一样的渔网悬挂在水中,用来捕获鱼类。渔网在海中漂流数小时或数天,将目标和非目标鱼类“一网打尽”,给海洋生物造成致命伤害。这种捕捞方式使全球包括海豚、海龟在内的物种减少,同时减缓了渔民的日常捕捞作业。

  海龟对于绿色灯光十分敏感,因此,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洋生态学家John Wang和同事之前设计了发光渔网解决海龟副渔获物问题。2016年,研究人员发现,发光渔网减少了64%的海龟捕获量,他们认为该方法可为其他海洋动物带来同样的好处。

  在新研究中,科学家选择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水域捕捞石斑鱼和大比目鱼的小规模渔民开展合作。

  “因为那里有大量的海龟和其他大型海洋动物。”该研究论文主要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分校保护生态学家Jesse Senko说。

  研究人员部署了28对渔网,每对中有一张网每10米挂1盏LED灯。然后,研究人员称量并确认了每张网在夜间诱捕的生物。

  他们发现,与未挂灯的“暗网”相比,发光渔网的副渔获物减少了63%,其中海龟捕获量减少了51%、鱿鱼捕获量减少了81%。最“令人满意”的结果是,包括鲨鱼在内的软骨鱼类作为副渔获物被捕获的量下降了95%。

  研究人员仍在研究为什么一些动物避光性更强。他们认为软骨鱼类视力很好,而鱿鱼的眼球很大,这些动物很容易发现绿光。“但不能简单认为目标鱼类不能像这些鱼类一样看到灯光。”Wang说。

  研究发现,在减少副渔获物的同时,目标鱼类的捕获数量和以前一样,并且渔民只需花一半时间就能完成收网和解网工作。

  Senko说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安装LED灯的费用高达140美元,这超出了一些渔民的承受能力。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测试比电池供电的灯寿命更长的太阳能灯。他们还研究了在下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印度尼西亚和加勒比海的渔场,使用更少的LED灯是否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徐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12.050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