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太阳的发热功率密度竟然比人还低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太阳的发热功率密度竟然比人还低

来源:科技日报2022-01-25 10: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最近,我国东方超环实现了7000万摄氏度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1056秒。

  东方超环这类装置,有着一个更响亮的名称——托卡马克。这是由苏联科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一种环形容器。它是一个环形真空室,其中遍布强大磁场。在托卡马克中,强大的磁场对带电等离子体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没有任何实物直接和等离子体接触,所以等离子体可以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当等离子体的温度足够高,高到其中氘氚原子核的热运动可以克服彼此之间的库伦势垒(两个原子核要接近至可以进行核聚变时所需要克服的静电能量壁垒)时,它们就会撞到一起,形成氦原子核,释放出一个中子和大量能量,这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同样是太阳的能量来源,这也是这类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原因。不过其中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事实——其实,太阳的温度没有“人造太阳”高,发热功率密度甚至还不如人。

  “纯天然”不如“人工仿”

  “人造太阳”的温度比真正的太阳还高,说的当然不是太阳表面的区区5500摄氏度,虽然人类仍然没有能承受这么高温度的材料,但想要达到这个温度还是很轻松的,电弧焊的电弧温度往往就能高达6000—8000摄氏度。我们真正需要对比的,是发生核聚变的太阳核心,那里的温度在1500万摄氏度左右。

  乍一看,1500万摄氏度是一个非常高的温度。但只要将“纯天然”的太阳和“人造太阳”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竟然是“人造太阳”的温度更高,而且几乎比太阳的温度高了一个数量级。1500万摄氏度的温度甚至不足以让氢原子核越过库伦势垒,发生聚变。只有依靠量子隧穿效应,我们才能解释为何太阳核心温度这么低也能发生核聚变。

  也正是因为太阳核心温度太低,其聚变功率密度大约只有276.5瓦/立方米。人体发热功率大约在100瓦量级,体重在100千克量级,按水的密度估计人体的体积,人体的发热功率密度就已经到了1000瓦/立方米。考虑到人在阅读时大脑的运转会消耗更多能量,并且大多数人的体重也不会达到100千克,因此人的发热功率密度甚至能比太阳核心高一个量级。

  当然,这并不代表人类就可以“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人体会发热,也会散热,冬天我们需要穿的厚一点,正是为了减少散热、维持体温。而太阳核心为了维持它核聚变的“体温”,用整个太阳来保暖,这可比我们穿的羽绒服厚多了。更何况在太阳之外就是真空,太阳的大部分能量只能通过黑体辐射的形式散发出去,散热效率就更低了。所以太阳核心的温度要比人体温度高得多。

  发热功率低反而是好事

  既然太阳发热功率密度这么低,它又如何给地球生态圈提供能量呢?原因很简单,太阳很大,也很“长寿”。

  太阳的总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半径在70万千米左右,是地球的110倍。其核心半径约占整体半径的1/5—1/4,就算发热功率密度较低,它仍能靠庞大的身体产生极大的能量。在太阳核心中,每秒大约有3.6×1038个氢核聚变,将430万吨的质量转化成能量。这样的能量在太阳表面以可见光的形式向外界辐射出去,就算远在8光分(光一分钟行走的距离)外的地球轨道上,经过大气层的衰减,太阳辐射仍能在地表达到每平方米1千瓦左右的水平。

  太阳核心较低的发热功率密度,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处——它很“长寿”,能燃烧很久。虽然人体发热功率密度更高,但如果人不从外界摄取能量,大概一周就会“凉凉”,发热功率降低到0。太阳从50亿年前点燃核聚变的那一刻起,就没从外界摄取过任何能量,而它大约还能再燃烧50亿年。

  持久稳定的能量供应,是地球生命诞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宇宙中第一批出现的恒星比太阳大得多,核心温度也比太阳更高,核聚变速率也比太阳高得多,但正是因为燃烧得太过剧烈,第一代恒星往往在几百万年内就燃尽了自己,这么短的时间是远不足以支持复杂生命诞生的。正是因为太阳核心不够“热”,我们人类才得以诞生。(王 昱 据《环球科学》)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黎奥运会火种登陆马赛

  • 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2024-05-09 09:03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05:50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2024-05-09 05:4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2024-05-09 05:30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2024-05-09 05:30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2024-05-08 16:52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2024-05-08 10:38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2024-05-08 10:37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
2024-05-08 10:35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二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为此,何春年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
2024-05-08 10:3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教科书上写明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37个基因,其中13个编码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22个编码转运核糖核酸、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
2024-05-08 10:28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可能需在驻地种植作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的产量则没有太大不同。
2024-05-07 10:08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5-07 10:07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指出,为让人工智能(AI)发挥其变革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福祉,人类必须确保它可持续地发展。这一愿景面临的核心难题在于,随着算力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能耗也在快速增长。
2024-05-07 10:04
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京发布新成果。他们将自主研发的“光子盒”排布成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物理学家创造出一种研究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新平台。
2024-05-07 10:03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布局。
2024-05-07 09:59
为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4-05-06 18:11
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与阿波罗计划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
2024-05-06 07:45
前不久,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首期站长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32名乡村工作站站长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于去年启动建设,
2024-05-06 07:45
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
2024-05-06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