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持续发力 壮乡人民幸福生活节节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技持续发力 壮乡人民幸福生活节节高

来源:科技日报2022-02-25 13: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里雍中心小学与柳州羊角山小学联动申国伟摄

  把家里的旱地改为水田耕地,让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弄茶村弄茶屯村民黄规玲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这是我们大力实施粮食稳定增产工程,推广田地改良、机技融合,狠抓粮食优质生产的结果,我们还获得了‘广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示范县’称号。”近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覃杰说。

  旷古峻奇的大山,连绵起伏,山上有山,峰外生峰。在大化这样一个土地稀少贫瘠,严重缺水缺土的大石山区,2021年实现了粮食提质生产、农民增收。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大化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8.72万亩、粮食产量7.38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0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0824.6元,同比增长6.8%。

  装满“粮袋子”,鼓起“钱袋子”,壮乡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从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到发展高质量教育,从病有所医到照顾好“一老一小”,广西始终把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擦亮幸福底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广西打好保就业保民生硬仗,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八成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用科技种出优质粮食 农民增产又增收

  一直以种植玉米为生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弄茶村弄茶屯村民,2021年却破天荒种植水稻70多亩。

  2020年,大化县在弄茶屯实施“旱改水”项目,开展土地平整,提升耕地地力,配套建设水利设施,从溶洞里抽出清水,解决稻田的用水问题。

  “玉米和大米亩产都在1000斤左右,但1斤玉米1.4元,1斤大米3元,种植大米显然效益高多了。”黄规玲说。

  弄茶村党支部书记黄浩前介绍,项目施工单位以每亩年租金500元的价格将已改造的水田承包下来,示范种植水稻,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土壤。待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后,移交给当地群众。群众愿意自己种植的,每亩给予耕地补助150元、育苗补助60元,并支付人工费200元。

  大化县共投资1878.2万元,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有充足水源的地块实施“旱改水”项目共6000多亩,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助力农民增收。

  除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生产能力,作为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大化县注重科学种植,努力让农民用科技种出优质粮食,积极推广水稻抛秧栽培、水气平衡栽培、“三控”施肥等良法,年推广面积13万余亩;并推广玉米免耕栽培、“一增三改”等良法,年推广面积近50万亩。

  大化镇双排村下舍屯脱贫户韦荣观一家种植玉米4亩,收成5000多斤,种植水稻2亩,收成1600多斤。“一年打下的粮食,就是吃两年也吃不完的。”韦荣观说。

  通过打造“瑶香里”品牌,大化镇龙口村富硒水稻示范种植基地生产的大米获得富硒产品认证,远销全国各地。“我们的富硒水稻已被列为广西名优农产品重点推荐品牌,一斤能卖到8.8元,纯收入80多万元。”基地主管韦乃章说。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化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幸福不幸福,关键看增收。2021年,广西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居民收入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6.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9.8%。

  “智慧教育”辐射山区 课堂生动又有趣

  2月22日,在广西柳州市第八中学,一堂以“编程”为内容的创客课程在该校编程与学科结合工作室进行,由此也拉开了七年级春季学期的序幕。

  课堂上,罗淇露同学快速地用电脑编辑了一个“三国”小动画,整个课程一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七年级的主题是编程,开设‘编程与学科结合’‘人工智能探究’课程;八年级以创造技能为目标,开设了激光雕刻、3D打印与设计等课程,每年参与的学生都有3000人。”柳州八中校长李梦玲介绍说。

  鱼峰区是广西柳州市的教育强区,区内有柳州八中、驾鹤小学等柳州名校,在校学生3.7万多人。作为教育部评定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全国实验区,鱼峰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变革教与学方式,不断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根本。“十三五”以来,广西大力实施“双千计划”和教育提升3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广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教

  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十三五”期间,广西新建学校1500所,改扩建学校20000多所,新增学位114万个。到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9%,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优质的资源、能够上好学校。”在广西,互联网教学的普及,让更多的名师服务于农村,农村孩子也能够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2月23日,在鱼峰区里雍镇里雍中心小学五年级5班,来自城里的老师通过互联网连线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数学课。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鱼峰已经成为常态。

  从2019年至今,鱼峰区共投入15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全面筑牢教育现代化基础,目前,全区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配备达100%。同时,鱼峰区还实施“鱼峰区梯级名师”工程,组建认定33个学区制工作坊,辐射覆盖城区所有中小学及里雍、白沙两镇学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广西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压减“三公”经费3.07亿元,全部用于给教育领域补短板。

  群众看病不再难 守护全民大健康

  凌晨时分,坐上皮卡车,冒着瓢泼大雨,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护士韦海情在到达目的地后,给一位长期卧床的老奶奶做完核酸采样,老人家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竖起大拇指。

  “虽然她因为病情原因讲不出话,但我仍能从她带有点点泪光的眼里读懂了,那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感激。”韦海情说。

  与病毒打擂,同时间赛跑。2月4日,德保县在对返乡人员的检测中,发现一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人员。面对突发的疫情,当地迅速组织核酸采样精锐队伍,深入各村屯和酒店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进行核酸采样。

  自百色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在一个潜伏期内控制住疫情的目标。专家分析研判,这轮百色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和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2月17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赴广西工作组专家的会诊同意,该轮百色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首批14人治愈出院。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十三五”以来,广西加快推进“健康广西”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人均预期寿命上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十三五”期间,广西居民主要健康水平指标实现新突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西部省份前列。

  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起,广西全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有效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解决“看病贵”难题。

  2021年,广西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351个。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325个药品和8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56%。

  建设健康广西,增进人民福祉,广西正迈出坚实步伐。

  刘 昊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