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浙江诸暨“数智”农田育精品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浙江诸暨“数智”农田育精品

来源:科技日报2022-04-18 09:39

  2021年,浙江省诸暨市持续推动“机器换人”和数字化改造,全年新增补贴机具2500台,开展植保无人机社会化服务25万亩次,建设农业数字化基地6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家,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2.76%以上。

  4月初,在浙江省诸暨市青塔自然村的纯禾生态园内,葡萄藤已开始抽枝散叶。亮眼的是,它们生长在配有遮阳膜、负压风机、卷膜机等设备的专用“智能联动大棚”。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加持下,果园种出来的夏黑葡萄,品质有保证,能卖到30—40元一斤,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浙江纯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建华说。

  近年来,诸暨市加大政策扶持,促进“智慧植保”建设,先后出台《诸暨市实施农业产业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意见》《诸暨市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

  2021年,当地持续推动“机器换人”和数字化改造,全年新增补贴机具2500台,开展植保无人机社会化服务25万亩次,建设农业数字化基地6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家,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2.76%以上。

  果农和天气“赛跑”更从容

  得益于数字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自身对“放心品质”的追求,自2011年创办纯禾生态园以来,何建华一边从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学习种植理念、经验,一边加大科技投入。

  十年来,360余亩的生态园中,智能物联设备、保鲜冷库、太阳能杀虫灯、肥水同灌等现代生产设施陆续入驻。2021年,何建华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园区装上了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葡萄生长过程中,果农最担心忽然下雨,既影响葡萄甜度,也容易出现烂果。对于阳光玫瑰、夏黑等特殊葡萄品种,尤其需要更好地呵护。“浙江春夏晴雨多变,以前我们全部是手动摇膜器摇的,非常费工,有时候雨忽然下起来了,七八个人同时去摇都摇不好,等摇下来了雨都停了,又要一个一个再去打开。”何建华说。

  这份辛苦与担忧,让“靠天吃饭”的农民颇感无奈。海康威视智能农业控制柜入驻纯禾生态园后,果农跟天气“赛跑”的时候变得更从容,无需出门,用手机就可以开关大棚,甚至可以做到设定标准,让系统自动操作,几秒钟就可以完成15万平方智能大棚的开与关,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农事失误。

  数月前,诸暨市农业农村局发布《诸暨市深化机械强农行动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进蔬菜、水果、茶叶等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重点突破设施种植业环境调控、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收获等短板弱项,重点发展连栋设施大棚、智能玻璃温室等高档次设施装备……到2025年,设施种植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设施大棚面积达到3万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7.5万亩。

  一键管理基于心中有“数”

  不久前,在诸暨市山下湖镇的米果果鲈鱼养殖大棚内突然响起一阵警报。负责人杨雷用手机查看,发现是由于其中一个鱼塘的溶氧量过低后,很快用手机App上操作了一番,让鱼塘启动自动增氧功能。

  “以前,35个养殖池需要多名工人全天候巡查。通过在水产养殖池中安装溶氧感应装置后省心很多。增氧到一定时间后就会自动停止,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一个养殖基地。”杨雷介绍,除了溶氧量监测,大棚内还安装了增温设备,水温常年可控制在22℃以上,实现了鲈鱼一年养殖两季的目标。

  无独有偶,在纯禾生态园内配有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也可以在手机上一键操作、自动灌溉。登录生态园的数字种植管理平台,可见种植品类、种植面积等基础信息,设施设备的分布和实时状态,以及各个环节点的实时画面、传感器实时数据及回溯。

  “我们经常会做一些对比参考,这些数据对我们的管理很有帮助。”何建华介绍道,以往靠每日人工观察和记录各类仪表的数据,现在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等环境信息都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看。这样结出的果实不仅颗粒饱满,而且口感更好。

  他告诉记者,自己接下来打算跟海康威视团队一起探索AI虫情分析和农产品的线上营销等功能,让绿色、环保、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端上更多餐桌,也带动着周边农民一起,走上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根据《诸暨市深化机械强农行动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预计到2025年,诸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建设高标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5—8个、高水平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8—15个、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1—2个、全面建成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下一步,我们还将紧盯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适用农机的推广普及,借此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双增,努力让农业成为富民产业、体面职业、长远事业。”诸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洪恒飞 吴 婷 何 巍 记者 江 耘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