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文学家找到探测引力波新方法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文学家找到探测引力波新方法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4-19 09:50

  引力波是大质量天体爆发、旋转或合并等事件引发的“时空涟漪”。

  2015年,物理学家首次用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检测到引力波,开启了观察宇宙的新时代。与此同时,其他科学家也一直在用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追踪它们。现在,探测引力波的“战场”已经转移到太空——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寻找引力波的新方法。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新研究表明,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在理论上也能感应到通过的引力波。尽管该技术尚不足以支撑实际检测,但已经在帮助研究人员加强相关分析。

  自2015年以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欧洲室女座干涉仪(Virgo)这两个大型探测器已经探测到数十个黑洞合并事件和一对中子星所产生的引力波。

  探测器通过数公里长的真空管发射激光。当一束引力波通过时,它会改变真空管的长度(仅为质子宽度的1/10000),然后激光就能检测到引力波。

  射电天文学家希望捕获更大的“猎物”——超大质量黑洞(数十亿颗太阳的质量)的合并事件。但这种互相环绕的黑洞产生的波很长,一个周期需要数年时间,因此捕捉它们需要一张覆盖星系的“网”。于是,射电天文学家不再使用传统的激光和真空管来探测,转而利用脉冲星“布网”。

  当脉冲星旋转时,它们发射的信号就像加强版灯塔光束一样扫过宇宙,这样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每秒就能观察到来自某些脉冲星的数百次闪光,就像原子钟一样规律。当引力波从中穿过时将略微改变脉冲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因此,天文学家希望通过监测银河系中一组脉冲星多年来的脉冲到达时间,即脉冲星计时阵列(PTA)的微小变化探测通过的引力波。

  去年,北美和欧洲的PTA团队宣布,他们从十多年来的数据中已经收集到一些微弱的统计信号,暗示了宇宙背景引力波(即宇宙大范围内超大质量黑洞合并)的存在。研究小组正在继续累积分析数据,再加入几年的数据,上述结论可能会更加巩固。

  现在,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也加入了引力波探测的行列。

  脉冲星除了发射大量无线电波外,还会发射伽马射线。但许多天文学家怀疑他们的仪器是否能探测到引力波。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伽马射线天文学家、研究团队负责人Matthew Kerr等人决定找出答案。他们分析了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12.5年间从大约30个合适的脉冲星收集到的伽马射线光子。

  与仅在短时间内瞄准特定脉冲星的PTA不同,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可以持续观察大片空间,因此有几个脉冲星总在它的视野内。但是伽马射线范围内的光子非常罕见。“经常一周内观测不到任何光子。”Kerr说。

  尽管如此,研究团队仍然在观测档案中搜集到了足够多的光子数据来制作伽马射线PTA。和北美和欧洲的PTA团队一样,Kerr团队也无法确定探测到引力波背景。但他们能够设定信号值上限。Kerr承认,基于伽马射线的探测极限仅为射电PTA极限的1/3左右,但随着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收集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其灵敏度将有所改善。

  一旦无线电PTA和伽马射线PTA确定了引力波背景,研究人员的下一个目标将是超大质量黑洞双星的探测,以了解这些旋转的庞然大物如何影响它们周围的星系。 (记者 徐锐)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沪苏湖高铁通车运营 “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添新动脉

  • 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箭楼恢复向社会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2024-12-26 09:31
激光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2024-12-26 09:30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2024-12-26 09:19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2024-12-26 09: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2024-12-25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