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6-02 09:24

  【科学随笔】

  作为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程度既取决于科技进步的水平,也取决于伦理对科技的融入状况。从伦理角度评判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助于激励我国科技发展秉持向善的理念,实现科技增进人类福祉的宗旨。

  科技创新遵循造福人类的伦理导向,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本立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显著,涌现出天问一号、海斗一号、深海一号、国和一号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科技创新依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发展的助推器,必将领航科技强国之路,为我国科技事业进步注入不竭动力。“新”固然是创新的关键,但科技创新并不仅仅在于新的形式,亦不是为新而新。“新”的真实内容是具有远大前程的东西,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如果执着于追求所谓的“新意”而罔顾人间道义,置人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顾,甚至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实现某些私利的工具,这样的“创新”将毫无意义,甚至会贻误中国发展的大计。高水平、富有生命力的科技创新需要科技工作者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努力在基础前沿领域深耕不辍,在原始创新领域奋勇争先,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高水平、富有生命力的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科技工作者在遵循科学精神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造福人类、为人民服务,为推动中国科技发展赢得优势、永葆活力,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科技活动坚持伦理先行的价值理念,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以迅猛之势融入人类社会,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时代。这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意味着伦理先行的治理理念更加重要。科技伦理对科技活动的全程监控、对科技风险点的准确把握、对科技冲动力的伦理预警、对科技危害的积极防范,对科技后果的及时矫正,以及对科技共同体的道德约束,能够确保科技创新成为负责任的创新,科技活动成为增进人类福祉的活动。另一方面,我国科技发展正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由陪跑向领跑、由突围向引领的深刻转型,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甚至有勇闯“无人区”的有利条件。如果说在陪跑或跟跑阶段,我们尚有可供汲取的经验,当我们居于“无人区”的领跑阶段,该如何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阶段确立伦理先行的理念,并不是让伦理阻挠或压制科技,而是使伦理以一种积极的力量催促科技进行自我反省,警示科技工作者思考关乎科技、更关乎人类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将科技伦理的要求贯穿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加强源头治理、注重预防,更好地引导科技向善。

  中国科技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伦理治理,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文化底气。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谋划的提出,表明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具备了迈向更高水平自力更生、更高起点自主创新的良好基础,具备了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能力。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速、国际科技联系更加紧密的时代背景下,任何国家不仅不能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科技创新难题,而且不能仅凭自己的力量解决因为科技的滥用、误用而带来的全球性科技伦理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然会积极承担全球科技伦理治理的责任,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世界性问题,关注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科技伦理问题,以前瞻性、系统性、预防性的视野评价科技发展,以严肃、公正、负责任的态度矫正科技造成的后果,与世界各国一起应对科技伦理挑战,共同探索全球性科技问题的解决之道。从现实的可行性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影响力的提高,科技创新进驻“无人区”的步伐加快,科技发展话语权的扩大,中国正在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伦理治理,探索中国科技成果更多、更充分地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的有效模式。当然,中国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深植于国家科技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社会文化特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气派,是中国科技伦理融入世界、造福人类的价值支撑和文化底气。

  科技工作者自觉遵守科技伦理,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德保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科技人才。拥有驱动科技进步的创造力、引领科技高速发展的学术热情、开启科技密码的创新型思维、推动科技进步的勇气,固然是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重要条件和智力保障,但仅止步于此是不够的。高水平科技人才还应当是尊重科学精神、践行科技伦理原则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他们深谙科技发展的规律,对科技保持沥尽心血的专注和敬畏,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正确导向。他们修炼潜心钻研、惟精惟一的功夫,坚守科技伦理底线,坚决抵制违背科技伦理的行动,最大限度地避免科技活动对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他们拥有精准于毫厘间的匠心精神,坚信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客观评估和审慎对待科技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对涉及重大、敏感伦理问题的科技活动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批判性,防止因科技成果的滥用而危及到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们拥有敢为人先的雄心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壮志,知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以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为前提,主动践行学术规范、恪守科研诚信、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以心系国家和人民的情怀奋力书写科技强国的华彩乐章。这样的科技人才,是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德保障。

  (作者:赵玲,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