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前沿】生命的起点细胞竟能这样诞生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技前沿】生命的起点细胞竟能这样诞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6-23 09:28

   【科技前沿】

  拔下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吹一口仙气,说一声“变”,就能瞬间蹦出两三百个小猴子和孙悟空一起痛打妖怪——《西游记》中,将对“再生”的无尽憧憬寄托在字里行间。如今,伴随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求索,憧憬正在走向现实。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药学院丁胜团队以哺乳动物小鼠为主要研究对象,首次发现全能干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及其稳定培养的“神奇药水”。在未来,像小说中孙悟空身上的毫毛,动物身上的血液、皮肤等任何一处体细胞,都能通过重新编程为多能干细胞,进而“用药”后成为能够独立形成生命的全能干细胞。该研究标志着全新的生命创造研究领域开启。

   6月21日,丁胜团队的研究成果——《采用小分子鸡尾酒组合诱导小鼠全能干细胞》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

  生命全新起点的发现

  众所周知,生命的起点是一个细胞。无论是血液、大脑或肝脏细胞,都可以追溯回这个单细胞胚胎或受精卵。在自然界中,精子和卵子结合产生受精卵,受精卵会分裂形成新细胞,新细胞继续分裂并逐渐特化,即产生组织器官的特异性和功能,这一过程不可逆转。一旦单细胞胚胎分裂并达到二细胞胚胎阶段,细胞将很快失去产生生命个体以及分化形成所有胚内和胚外细胞类型的能力。

  从克隆技术到再生医学,如何找到除自然胚胎孕育之外的其他途径来创造或复原生命,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追求的一个目标。它吸引着一代代科学家投入其中,相关的重大成果更是数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青睐。例如,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带领团队发明了诱导表皮细胞使之变身为多能干细胞的方法,并因此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除全能干细胞,没有任何其他干细胞有可能独立形成生命。如何让多能干细胞再升级,是生命科学领域待突破的新问题。

  丁胜研究团队介绍,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药物组合,能够特异地诱导出一类具备转变为完整有机体潜能的全能干细胞。这一创新的替代路径——从更成熟的细胞,而不是利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获取生命最早的起始细胞,具有广泛的意义。

  同时,研究人员能够在实验室中保持诱导所产生细胞的全能性(即一个或一类细胞具有发育成胚内和胚外组织的所有分化细胞,并进而形成一个有机体的能力),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系统来揭开生命创造的神秘面纱。这一系统非常重要,因为它将使许多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研究成为可能。例如,科学家可以使用这个系统来深入理解和操控全能干细胞,以更好地理解生命开始时高度协调的过程。

   “特定的细胞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位置出现,生命才会形成。”丁胜表示,“没有合适的工具就无法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研究发现迈出了探索生命起源的重要一步,并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深入理解并掌握全能干细胞意义深远

  生命何时、何地、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来?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求索。从2015年开始,研究生命起点的问题,是丁胜团队的目标。

  丁胜团队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无须生殖细胞参与、解决多能干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逆转为具有独立产生生命个体能力的全能干细胞、逆转后的全能干细胞可稳定培养且能自我复制。

   “逆转包含两层含义,表面看上去是细胞年龄的‘返老还童’,本质上是细胞‘命运的转折’,即能否重返全能干细胞阶段,从而具备产生独立生命个体的潜能。”丁胜表示。

   2015年以来,丁胜结合自己20多年通过化合物调节干细胞的研究经验,带领团队在自己实验室找寻小鼠多能干细胞向全能干细胞逆转的“神奇药水组合”。6年间,团队选择并筛选了数千个小分子组合。通过多轮分析,发现并最终确定了三种小分子的组合,可以将小鼠多能干细胞诱导成具有全能特性的细胞,并将这种分子组合称为TAW鸡尾酒药物组合。

  研究团队详细核实确认了TAW诱导后的细胞,包括它们的全能性和非多能性。这些细胞在所有的转录组、表观组和代谢组水平上都通过了严格的分子测试标准。

  为进一步证明TAW细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研究团队在体外测试了它们的分化潜力,并将其注射到小鼠早期胚胎中以观察其体内的分化潜力。他们发现,这些细胞不仅在培养皿中表现出真正的全能干细胞的特点,而且在体内还分化成胚内和胚外谱系。

  此外,研究人员在特殊培养条件下培养由TAW鸡尾酒药物组合诱导的全能干细胞时,新生细胞也显示出类似的全能特性。这一观察结果表明,TAW诱导的细胞在实验室环境中可以保持全能性,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的系统。

  丁胜表示,深入理解并掌握全能干细胞的意义深远:“例如,它为再次创造个体生命甚至加速不同物种的进化创造了可能。作为科学家,我们会专注于推动科学发现,并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科学研究与社会伦理层面决策的知识与工具。科学极限的突破或可推动公共政策的改革,合理调整科学研究与社会伦理的平衡,让科学能有更多探索空间,为人类的发展拓宽边界。”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晓霞)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