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综述:高温干旱冲击欧洲农业——关注欧洲极端天气之三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述:高温干旱冲击欧洲农业——关注欧洲极端天气之三

来源:新华网2022-08-23 10:06

  新华社罗马8月23日电 综述:高温干旱冲击欧洲农业——关注欧洲极端天气之三

  新华社记者

  进入8月下旬,意大利中部地区的葡萄本应很快迎来成熟与丰收。而对有近二十年种植与酿酒经验的农户法耶·洛泰罗来说,今年作物长势着实让她犯了难。

  洛泰罗的农场位于意中部托斯卡纳大区,主要种植葡萄、油橄榄和当季蔬菜等作物,同时生产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农产品。走进烈日炙烤下的葡萄园,这里的土壤呈浅黄色,一些地方已经开裂,不少葡萄的表皮长出了“皱纹”,汁水难以称得上充足。

  洛泰罗告诉新华社记者,因持续高温与干旱,她的农场陷入了迄今最严重的水源危机,装在屋顶的雨水收集装置已毫无用处,四套抽水设备满负荷运转从地下抽水,才能勉强供应灌溉用水。

  在极端天气影响下,洛泰罗下调了今年的生产与销售预期。据她估算,今年葡萄将较往年平均水平减产20%,葡萄酒产量减少约2000瓶。橄榄油的生产则更让她担忧。洛泰罗说,今年的橄榄明显比往年个头小,意味着果实内部的汁水更浓,口感发苦,“我不确定是否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更苦的橄榄油”。

  进入夏季以来,意大利遭遇持续高温干旱,意政府7月初宣布北部5个大区因干旱进入紧急状态。数据显示,今年6月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出3.5摄氏度,同时今年前五月降水量较近30年同期平均水平减少五成。意大利中小农场主协会数据显示,干旱灾情将减少意全国约三成水稻收成和近三分之一水果蔬菜产量。

  同属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7月。据西班牙北部拉里奥哈大区葡萄酒生产商罗伯托·伊哈尔瓦预测,今年该地区的葡萄酒产量将下滑,而且如果极端天气持续,葡萄酒的味道将变得更甜,酒精度更高。

  德国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说,德国农民正承受双重打击,一方面是高温与干旱,另一方面是飞涨的化肥和能源价格,“如果接下来没有持续降雨,那么德国农业将损失三至四成的产量”。

  热浪与干旱同样席卷欧洲东部地区。匈牙利农业部长纳吉·伊什特万说,该国正遭遇“前所未见”的干旱,目前有69万公顷农作物受损,今年的损失将是过去十年因干旱导致损失总和的两倍。

  斯洛文尼亚水果和橄榄种植专家瓦夏·尤雷蒂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干旱致使当地草类饲料产量腰斩,农户不得不减少牲畜数量。一些多年生作物遭到干旱损害,这可能给来年的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