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着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我们如何打造世界一流期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我们面临哪些挑战?近日,光明网记者专访了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中英文版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何书金。
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中英文版编辑部主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何书金
开放获取背景下,积极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
开放获取已逐渐成为科技期刊的新兴传播模式,这一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何书金表示,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术传播模式,开放获取使科研成果的出版由传统的分散储存营运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中大数据网络存储营运模式,使得学术传播的方式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开放获取意味着网络出版时代的到来,使编辑办公模式由纸质编辑向计算机网络平台编辑转换,对编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更高;第二,网络期刊出版的高速快捷对传统印刷期刊的出版周期提出了挑战,迫使传统期刊必须缩短出版周期;第三,网络出版物易被复制的特性使得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第四,读者群和作者群市场受到争夺,开放获取使期刊出版管理变得自由和无国界,国际化竞争更激烈,传统期刊出版将面临巨大压力。
总之,传统期刊发展既要包容OA期刊的发展也要吸收OA期刊成功的经验,共同促进中国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何书金认为,集群化发展是中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打破地理资源类期刊相互独立、“小散弱”的状况,他于2006年开始牵头整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期刊资源,并发挥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科技社团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创建了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目前,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集群已发展成为15家骨干期刊底层数据融合、1种数据期刊和1种数据仓储电子杂志共74家期刊联盟的专业学科集群,促进了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探索了创新中国地理资源期刊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通过期刊集群化建设实现了带领学科期刊集群发展、引领促进学科发展方向和提供全方位的共享服务三大作用。
期刊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打造复合型“慧眼”编辑团队
科技期刊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如何解决?针对这一问题,何书金表示,我国科技期刊从总体数量上看相对较多,已成为世界科技期刊大国,但从国际影响力上看,高水平期刊数量不多,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优秀办刊人才缺乏和主办单位对编辑人员的重视不够。学术期刊编辑人员是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力量,期刊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竞争,要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办刊人才队伍。但主办单位对编辑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编辑的地位被边缘化,导致编辑职业的认同感不强、满意度不高,后备资源匮乏。
第二,高水平学术期刊网络服务平台缺乏,不能满足世界一流期刊建设的需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版业正逐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而且呈现加速转变态势。但就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来看,与国际出版商的数字出版平台相比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壮大。
第三,国家科技评价体系“SCI至上”的惯性影响还没有消除,导致优质稿源外流。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仍将SCI论文纳入科技评价体系,作为职称评定、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致使我国众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外流,导致科技期刊优秀稿源匮乏。
第四,国际大型出版商创办大量中文OA期刊,争夺读者群和作者群市场,一旦这些中文OA期刊发展起来,将严重冲击传统中文期刊的发展,将导致优质稿源特别是中文稿源的外流。
“我认为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应该从五大方面着手:第一,积极争取发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里最最好的、探索和解决了该领域的难题大题的科学研究成果;第二,大力培养和发现一支复合型的慧眼编辑团队和一线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审稿专家库;第三,努力建设一个理念先进的、功能强大的、界面友好的学术命运共同体期刊网络交流平台;第四,全力做好期刊精准推送与优质服务;第五,严格实行‘三审三校制度’和 ‘双盲审制度’。”何书金总结。(记者 张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