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硬科技”铸就民族涂料品牌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用“硬科技”铸就民族涂料品牌

来源:中国青年网2022-11-08 12:13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多个细分领域,我国涌现出众多创新型企业,一批批具有“硬科技”基因的企业,在行业内不断标刻着科技创新新高度。

  在中国的涂料领域,有一家企业,一经问世,便自带“硬科技”光环。通过多项发明专利,构建科学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采用独特工艺技术和全新无机纳米配方体系生产的环保型建筑涂料,以纯无机物作为独立成膜剂,打破了外资品牌对中国高端涂料市场垄断多年的局面,并迅速在国内涂料界“走红”,它就是四川潮涂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潮涂”)。

  据了解,四川潮涂旗下以“硅晶瓷”为代表的“圭玉”纯无机涂料,她在诞生之初就对标国际“洋品牌”并不断超越,与此同时,深挖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品牌释义“承华夏圭宝,琢寰中璞玉”就能清晰地看到,其出发点包含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结。

  据四川潮涂董事长陈树兰介绍,“圭玉”无机涂料,不含有机物,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即使在1300℃火烧无碳化变色、无污染物释放;生产和使用全流程无污染物排放,实现全生命周期零污染。产品不仅自身不含有机物,同时具有分解净化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技术,将让人类生存环境(室内外)更安全。经国家多家相关权威部门检测,VOC/TVOC、游离甲醛、苯系物等皆未检出。

  目前,“圭玉”系列产品已在多地幼儿园、医院、实验室、酒店、图书馆等对环境要求较为严苛的场景大量应用,并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用“硬科技”铸就民族涂料品牌

  “圭玉”涂料大学实验室场景应用案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涂料行业也迎来巨大发展机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涂料生产国。如今,中国正从涂料大国向涂料强国迈进,步入“十四五”,中国涂料行业也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践行“双碳”目标,都将是新形势、新格局下中国涂料行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陈树兰认为,“硬科技”是涂料行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谁能实现更快的科技创新突破,并领先国内外,就意味着谁能掌握涂料行业产业价值链的主动权。

  科技创新也推动着民族品牌的崛起。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陈淑兰分析,长期以来,中国涂料行业缺乏民族自信,真假洋品牌鱼龙混杂,“原装进口”成为了“高端涂料”代名词。国内真正以传统文化打造的自主品牌屈指可数。国内企业业盲目跟风,不从技术创新努力,而是标榜自己通过各种“洋认证”来取悦市场,使真正的民族品牌步履维艰!

  提升民族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四川潮涂旗下“圭玉”品牌无机产品,都通过了严苛的“三个绝对”检验。“圭玉”拥有的六大特点:天然矿物、分解净化、无毒环保、阻燃耐火、强效抑菌、超强耐候,不断地刷新业市场对涂料的认知,它领先的产品工艺和便捷的施工工艺,也引来了众多合作机构和终端消费者的关注。

  四川潮涂自主创新的“纯无机体系”,即零有机物成膜技术,开发的“圭玉”系列新型涂饰材料具有燃烧等级A1级、环保性能(零TVOC/VOC、零甲醛、零COD)、耐水耐碱、耐老化性能优越等特点,基于纯无机体系充分发挥光催化材料活性,实现对环境高效长久的净化功能,是一款可替代现有水性建筑涂料的新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消耗新鲜水,无污水、废气、废弃物排放,这是其它涂料企业短期内难以企及的,真正实现了“全生命周期零污染”。

  今天的中国涂料市场,群雄逐鹿、硝烟弥漫,竞争日渐加剧。外资品牌曾经一度引领中国涂料高端市场,最近几年,国内民族品牌也不甘落伍、奋起直追,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主研发的强大竞争力。

  陈树兰表示,四川潮涂的目标是“让家更健康,让世界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并通过不断研发高端科技型产品,展现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为“中国智造”不断贡献企业力量。

  另据陈树兰透露,未来,四川潮涂还将以“无机物独立成膜技术”为基础,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升企业自研水平,开发耐高温、金属防腐、保温隔热等高端工业涂料,彻底打破进口涂料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全方位振兴民族涂料企业。(青岩)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