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奋楫笃行七十载 乘风破浪越山河——河海大学水电系创办70周年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奋楫笃行七十载 乘风破浪越山河——河海大学水电系创办70周年

来源:河海大学2022-11-18 10:35

  七十载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七十载岁月峥嵘,薪火相传。

  七十载励精图治,重任在肩。

  1915年,在“大工将施,储才为急”的时代背景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创办时,便设立了水工学部核心教学单位。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建立时,赓续传统创设了水力发电系和水工结构系,矢志为迫切的新中国水利事业培养专门建设人才。1954年,水力发电系和水工结构系合并为河川枢纽及水电站水工建筑系,1984年河川系改名为水力发电工程系。建系之初,聚集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名师大家和骨干力量,他们亲自动手制订水工专业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编写讲义和教材,形成了完整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一大批掌握高级工程技术,规划、设计、建造、管理的水利专门人才。七十年来,水电人遍布祖国的江河湖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水电人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水电人的步伐。

  艰苦奋斗创名系 如水赴壑育英才

  使命在肩,教育为本。河川系名师云集,汇聚了顾兆勋、伍正诚、李新民、徐芝纶、黄文熙、钱家欢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学术带头人。水电教师坚持言传身教,一丝不苟,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一代宗师徐芝纶院士作为水工结构专业负责人,苦下功夫,深入研究,严谨治学,笔耕不辍。他首次将有限元计算方法引入国内,是支撑众多重大水利工程的理论基础。他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有限单元法专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至今仍被我国工科院校广泛采用。

  七十年来,学院培养了2万余名高质量人才,许多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其中,涌现出国家省部领导、共和国将军10余人,两院院士9人,全国工程勘测设计大师6人,优秀水电人遍布国家事业发展各版图,成为支撑流域治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人才基石。

  理论奠基,实干为要。水电人坚持从零到一,奋力开拓,在科研经费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水利工程理论创新,攻克了许多困扰实践的水利工程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国家命脉的水利工程大事,用实干推动国家水利事业发展。

  水电人注重理论攻关,在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平原河流水沙运动、高土石坝筑坝技术、水工结构设计、水工结构地下工程研究、水力瞬变流理论、以及水工渗流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水电人注重学习先进,国内第一本有关水利技术的水工手册由河川系教师翻译出版。水电人注重技术创新,在中共中央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河川系科研成果《水轮机组暂态速率上升和过渡过程的研究》《水坠法筑坝及水力冲填技术》受到全国科学大会奖励表彰,引领世界水利技术新发展。河川系教师俞正良参加全国科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党中央毛主席、邓小平的亲切接见。

  事业永续,人才为源。七十年来,水电人励精图治,确立为党、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坚定水利强国、治水报国的宏图志向,将毕生专业所学全部倾注于国家水利事业发展。

  世纪工程,碧水泱泱。七十年来,水电人主动作为,排除万难,参与建设了“国之重器”三峡工程,为世界江河治理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中国范例”。第一任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是水电人的榜样。

  浩浩南水,奔流北上。七十年来,水电人革故鼎新,敢闯敢干,勾连起贯通南北水脉的南水北调工程,构建起强有力的国家水网命脉,筑就起里程碑般人类治水丰碑。第一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张基尧是水电人的楷模。

  洪流奔腾,跌宕万里。七十年来,水电人奋勇当先,协调各方,投入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电东送、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治淮工程、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管理中去,守护着汤汤大河岁岁安澜,造福着华夏百姓安居乐业。“最美奋斗者”郑守仁院士是水电人最真切的写照。

  七十年来,水电人的步伐遍布于中国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谷,身影出现在新中国治水历程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篇章。一代代水电人接续前辈未竟之事业,不负邦人期。

  传承弘扬江河志 为民治水助安澜

  七十年来,学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争创一流的毅力和意志,立足传统优势学科,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制定学科发展的战略规划。

  聚焦学科,引领发展。1981年,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两个学科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水电学院作为主要建设单位支撑的水利工程学科,2008年、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排名均为第一,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同年入选首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水利工程学科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作为主要学科支撑的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名单中排名世界第一。

  搭建平台,支撑建设。水电学院作为主要建设单位支撑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利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水安全与水科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

  整合资源,行业领先。学院以河长制研究与培训中心为载体,组织编写系列教材,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超10000人次。制定涉水行业各类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牵头、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17项,提供高级咨询报告114份。

  七十年来,水电人始终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注重前沿基础与重大战略研究布局,实现保优势、强特色、重创新。

  水电人组建师资“大团队”,推动学科“大交叉”,积极争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1955年,水能利用和水力学教研组与水电总局签订《测定水轮机进水管中的流量》《水管中过流继电器设计》《水轮机气蚀问题研究》3项任务,开创了我校科研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的先例。改革开放后,成果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2项。左东启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广东核电站港口和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完成的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电人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学院科研水平再创新高。主持科研项目1700多项,经费达7.5亿,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学院凝聚合力,贯彻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021-2025年)”,制定水利工程学科“十四五”科学发展蓝图,为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新的贡献。

  七十年来,水电人笃行不怠、刚健有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河长制”等国家重大涉水战略中真抓实干、赤诚奉献,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中克难攻坚、慎终如始。水电人踊跃投身于治水强国之路,参加葛洲坝、龙羊峡等著名混凝土大坝的研究,承担了众多“七五”“八五”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解决三峡、龙滩、二滩、龙羊峡等一批200m级大坝的关键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水电人投身于西南地区水电大发展,致力于小湾、锦屏一级、洛扎渡、溪洛渡、白鹤滩等一批300m级大坝的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技术难度,均处于国际前列。他们投身于国家智慧水利建设,将传统水利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与“四预”(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能,让每一方水都发挥出最大效益,持之以恒为岁稔年丰、国泰民安筑牢水利基石。

  兴水强国强引领 昂首更迈新征程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波澜壮阔,七十年激流勇进。进入新时代,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勇当先锋,与新时代水利脉搏同频共振。

  旗帜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事业发展,不断强化政治核心作用。为新阶段事业发展提升了自信自强的精气神,注入奋发前进的正能量。学院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水工结构研究所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生党支部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

  思想启智润心,奋进激扬斗志。2009年,学院获全国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水利学科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合互促,《水工建筑物》课程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再创新高,近十年来打造出国家级、省级、行业代表性教材17部、精品课程20门次,各类教学成果奖12项,《水工建筑物(第二版)》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唐洪武院士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吴中如院士、顾冲时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王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拓展全球视野,实现兼容并蓄。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学院立足水利学科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高水平基地建设,成立河网水动力系统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水工程安全与长效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先后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国家著名学府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加强联合培养,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共同成立中西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留学生培养基地。

  七秩芳华,铸就了坚硬的水电风骨,孕育出坚韧的水电精神,塑造了坚毅的水电姿态,更生长成为水电人的精神内核。成为学院经历岁月洗礼文脉不断的根本,也是水电人匠心筑梦、守正创新的力量源泉。水电人将不懈奋斗内化为自我的精神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河海水电力量。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青岛举行海上巡游迎接中国航海日

  • 漫画视界|警惕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