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七十载风雨砥砺,浇灌出岁稔年丰——河海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70年发展纪实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七十载风雨砥砺,浇灌出岁稔年丰——河海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70年发展纪实

来源:河海大学2022-11-21 10:38

  70载风雨砥砺,70载春华秋实,2022年,在河海大学师生共庆河海大学107周年暨纪念华东水利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也迎来了自己的70华诞。70年来,农水专业紧密结合我国农田洪、涝、旱、渍、土壤盐碱化治理以及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需要,将农业、水利、环境有机结合,在节水灌溉与农田排水、农业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泵站工程及灌区现代化以及农业水土环境与保护等方面,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肇始:民族危难之际的高山溯源

  20世纪初,中国江河失修,洪涝灾害严重,而水利科技落后和技术人才的匮乏,无法满足治水的需求。1915年,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奉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宗旨,在南京创办河海大学的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开设灌溉工学等课程,是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肇始。

  “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李仪祉协助张謇创办了学校并任教于此,曾先后提出建设关中八惠工程计划,并于1932年带领河海学子主持修建了陕西泾惠渠等水利工程,树立起现代灌溉工程样板,使百万亩农田旱涝保收,造福后代;1917年毕业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须恺,是我国最早从国外学习灌溉和回国开设灌溉学讲座的学者,毕生致力于流域水利开发,兴利除害,成为我国现代水利科技事业的先驱、水利工程学家和教育家。

  创建:百废待兴之时的百溪归流

  桨声灯影秦淮畔, 钟灵毓秀石头城。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在南京清凉山麓组建成立。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的前身“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作为华东水利学院最早设立的四个本科专业之一,也在这里应运而生。水利土壤改良专业汇聚了一大批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等院校农田水利学科的优秀教师。

  1952年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下设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和水利土壤改良专修科。1955年,水利土壤改良专业调整到武汉水利学院。1958年,农田水利事业迅猛发展,学校恢复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并更名为农田水利工程专业。1961年,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停办。1963年,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恢复招生。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有着悠久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1960年受新疆水利厅的委托,首次开办了新疆少数民族农田水利工程专修科,共 34 名学生。多年来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为西部民族地区和我国区域水利及相关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河海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还是国内最早培养留学生的系科之一,1959年接收13名越南留学生转入学习,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工程人才,促进了先进灌排技术在留学生所在国的传播,为提高当地灌排水平、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增强了本专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理论与实践并蒂莲,教学和科研双开花。盐碱化围垦等水利科学技术问题、抽水机站流道的试验研究、低水头水轮机和高比转速轴流泵研究、轻型喷灌机具的选型和定型、低产土壤改良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途径和技术指标的研究等成果产生了重大理论、现实价值。1975年,农水系水工教研组参与完成的伊陵倒虹吸工程设计,获全国创新工程一等奖。

  华东水利学院成立后,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群星璀璨、名师荟萃。张书农教授、沙玉清教授、郑肇经教授等学术大师和教育家均云集于此。张书农,1952年任水利土壤改良系兼水利土壤改良教研组负责人,是我国近代开展水流结构与泥沙运动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沙玉清,1952年任华东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系教授,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农田水利学》,也是我国早期研究泥沙问题的专家。郑肇经,我国现代水利教育的先驱,1952年参与筹建华东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参与筹建中央水利实验处(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前身),创设“水文研究所”,首办水工仪器工厂,开创了我国水工、土工、水文、光学仪器制造业,是我国研究水利史的最早学者之一。

  成长:改革开放之机的江河奔涌

  农田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火如荼进行。1977年恢复高考后,农田水利工程专业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学生122名。此后,每年均正常招生,从未间断。1978年为满足国家的人才需求,农水系增设专科班,取名“水利工程专科班”。

  留学生教育再上新台阶。教育部1976年2月分配尼泊尔留学生来我校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插班学习。1977-1978年,教育部分配乍得、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几内亚、贝宁、马里、塞拉利昂、孟加拉、尼泊尔及老挝等亚、非国家留学生56人,学习农田水利工程专业。

  科学研究成绩斐然。低产土壤改良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途径和技术指标研究、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中国水利史研究、地下渠道规划设计问题研究、渠系建筑物拱式渡槽失稳问题研究、非饱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灰土地下渠道沿程水头损失的观测研究、南水北调前后地下水平衡研究、圬工轴流泵模型装置性能改进试验,以及参与的全国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理论及实用的双重价值。其中水稻控制灌溉成果于1993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结合后续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展:新世纪之后的奔腾入海

  新世纪,新起点。2003年,成立现代农业工程系。2007年,成立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农业工程学院与水利水电学院合并,成立水利水电学院。2018年,根据国家需求和学校学科发展定位,重新组建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更名为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农业水利工程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9月,以农业水利工程为核心专业,成功申报农业工程类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高质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专业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宝钢优秀教师奖1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计划”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4人。

  长期以来,农水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本专业先后为国内外培养了70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生,其中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级设计大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厅(局)级领导百余名。本专业为社会公认的6星级、A+类专业,近五年排名均保持全国前三,农业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基础研究和应用成果丰硕。农业水利工程相关学科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等330余项。依托上述科研项目,产出了水稻控制灌溉理论与技术、泵站水力优化理论与技术等系列原创性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高效灌排技术服务于东北节水增粮、南方节水减排和华北节水压采,稻田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服务于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农业用水精确计量及管理模式创新服务于南方丰水区科学用水管理,水肥微生物调控技术探索出了农田水肥微生物一体化调控的新途径,滩涂土壤微生物改良和修复技术助力沿海滩涂生态建设,农村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助力长三角美丽乡村建设,大型泵站水力系统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在南水北调等百余座大型泵站安全高效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国际节水技术奖1项。

  逐梦:未来学科交叉的星辰大海

  面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积极响应新农科和新工科建设,推进“农工融合”,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农业、水利、生态、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交叉,培养满足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在结合学科现有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农业水土工程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培育新的强有力的学科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组织策划重大研究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学科和专业特色进一步凸显,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七十年沧桑砥砺,薪火相传;七十年栽桃培李,春华秋实。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持“抱朴守真,求实创新”的农水精神,凝心聚力迈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我国农村水利事业和农业农村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责编:姜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