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伯礼支招: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张伯礼支招: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来源:科技日报2022-12-08 09:34

  近日,全国各地防控措施密集调整,部分城市进入公共场所已经不用出示核酸阴性证明,不扫场所码。但解封不等于解防,随着防控措施的优化,对个人防护要求也随之提高。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如何备药?有了症状咋处理?老人孩子怎么办?

  有人疑惑,甚至有人恐慌,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个人依然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慎用网络上宣传而不常用的药物,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进行自测。

  日常家中该如何备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对此张伯礼院士表示,目前日常生活中,依然要坚持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特别在封闭场所及人员密集的地方。外出回来要洗手并做好手部消毒,同时在外面减少触摸公共部位,如商场门帘、扶梯、电梯开关等,不要用手触碰口鼻眼。

  目前随着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很多地方又恢复了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张伯礼院士建议,还是尽量少聚集,在人多的地方应保持社交距离,在召开会议、乘坐电梯、超市购物缴费等人员聚集场合时,应保证社交距离1米以上;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后置于垃圾桶内或采用肘臂遮挡,不应随地吐痰。

  “流感、新冠流行期间,每天外出回家,可以用冰盐水漱漱口、用棉签刷刷鼻腔。”张伯礼院士说。

  针对目前药店中很多感冒药供不应求的情况,张伯礼院士提醒,在药物预备方面,抗疫实践中总结筛选了以“三药三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为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为代表的有效药物,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中可适量预备一些治疗感冒、咳嗽等类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中成药,常规感冒药和日常用药即可。慎用网络上宣传而不常用的药物。

  出现感冒发烧症状怎么办?

  冬季本身就是感冒高发的季节,很多人担心自己一旦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此张伯礼院士表示,如居民发现自己一旦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及早服用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首次用药量加倍,且多喝开水,多休息。且暂时自我隔离,尽量避免外出就医奔波,减少感染或传播风险。

  “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进行自测,期间应尽量与家人隔离,如自测结果出现抗原阳性,应及时联系社区和医院,进行隔离和治疗。”张伯礼院士建议,如果家中没有备有核酸抗原测试盒,或者患者特别是年老或儿童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伴有频繁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情况,要及时联系社区和医院,与工作人员取得沟通,视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如上门核酸、社区买药、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等。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应该如何防护?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之前北京、重庆均出现了高龄老人因新冠感染死亡的病例。

  “除了日常防护外,对于65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张伯礼提醒,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5岁以上人群完成疫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也较高。因此,对于还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绝对禁忌症,建议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

  对于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张伯礼建议,不仅要做好儿童本人的个人防护,其家长、监护人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3岁以上孩子要做到全程接种疫苗,外出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卫生,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家长、监护人要做好平衡营养膳食,安排好作息,提高儿童免疫力,保持儿童房间整洁,通过适时开门和开窗保证足够新风量,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等。

  心理上也应作好准备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民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应该增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除了做好上边讲的准备工作外,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焦虑、不恐惧,不要听信谣言和不实的信息。

  “当周围出现确诊病例、被隔离等事态时,正确对待,积极接纳,既来之,则安之。”张伯礼院士表示,不要轻信不明来源的信息,要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积极做好情绪平复工作,自我调适,如读书、写字、八段锦、太极拳等,保证身心的放松;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家长,也需注意不要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保证孩子心理的健康状态。

  “如果民众特别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接和无症状感染者,的确无法通过自己排解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须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治疗。”张伯礼院士建议。(记者 陈曦)

[ 责编:林佳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交会参展企业超3.2万家创历史新高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